何承天的《战城南》诗是他于“晋义熙(晋安帝司马德宗年号)末私造”《鼓吹铙歌》十五篇中的一首。铙歌,即“短箫铙歌”,本为军乐。何承天的这组《鼓吹铙歌》,“虽有汉曲旧名,大抵别增新意,故其义与古辞考之多不合”(郭茂倩《乐府诗集》)。作者以颂扬赞美态度来描写战争,旨在“建威扬德,劝士讽敌”。其诗主题格调与表现形式,均与汉乐府古辞迥然有别。
此诗以叙阵战为主,采用整齐的三、三、七句式,每三句为一层意思,全诗二十四句,可分作四段来看。
开头三句为第一段。首句“战城南”系套用乐府古辞语。作者起笔拉开战幕,描绘出大战的场景。“勍敌猛”以下六句为第二段,分别从敌我两方来写。前三句言敌方兵强马众,攻势凶猛;后三句写己方士气振奋,斗志昂扬。“仗大顺”,谓依顺天道民心。“应三灵”,指得日、月、星三灵垂象之应。如陈琳所谓“当天符之佐运,承斗刚而曜震。”(《军武赋》)古称“明王之征”,必顺天命以伐无道。战前先“告于皇天上帝、日月星;祷于后土、四海神祇、山川冢社;乃造于先王”(《司马法》)而后命将兴师。作者在此强调己方乃“正义”之师,将士激于义愤,争相赴敌。“长剑击”至“长角浮叫”九句为第三段,写战场交锋。最后六句为第四段,写扫平“敌寇”,尽歼“逆徒”,余黎沾惠,百姓讴歌及班师回朝,庆功祝捷。
古代诗歌叙写战争,由来已久。早在《诗经》雅诗中就有如《常武》(《大雅》)、《六月》、《采芑》(《小雅》)等名篇,屈原《九歌·国殇》亦是一篇写战争的杰作。《诗经》雅诗之叙战事,多赞美周室功德,铺扬威烈。一般不在诗中直接描写作战场面,而是着重表现己方军威气势。如《大雅·常武》篇写周宣王征徐夷,第五章正叙兵事,云“王师啴啴(tān tān,众盛貌),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苍,如川之流”。以一连串比喻表现周军进击时排山倒海,一往无前之势,显得威武雄壮,气势磅礴。《九歌·国殇》有一节描写两军交锋,车列毂错,短兵相接,写得悲壮慷慨。然诗人意在祭悼战败死国的楚将士亡灵,而非耀武扬威,因而诗中叙阵战只是作为抒哀思的陪衬。何承天此诗则有与《诗》、《骚》等战事诗不同的特色。作者在诗中对阵战展开正面描写,既有鸟瞰式的宏大场面,又有形象具体的战斗描绘;运用写实兼比喻、夸张及声、色渲染等表现手法。诗中有的地方写得较简炼概括,有的地方着力铺张描状。如第二段写双方对阵情势,“横阵亘野若屯云”一句,表现敌方“百校罗峙,千部陈列”,弥原盖野,如黑云压城的强大阵势。写敌方的强大,既见战争情势之险恶与严酷,又反衬己方严阵以待,临危不惧。作者接下不对己方军容阵势作相应的描写,而以“义之所感士忘生”一句有力地表现将士们同仇敌忾,“师直为壮”。这样避免了单调与重复,又突出晋军克敌制胜的原因,文笔简洁,有较强的概括和表现力。
两军正面冲突,交兵接战,是全诗用笔墨最多,也写得较出色处。作者善于抓住最能体现战斗特点的“声”与“色”,用浓墨重彩加以描绘。如第一段写战争大场面,首先展示出黄尘滚滚,砂石飞扬,天昏地暗的背景,以这片灰蒙昏沉的色调衬托出如银蛇狂舞,电闪大作的火红旌旗;似雷霆万里,声震天地的隆隆战鼓,格外令人触目惊心。第二段写“飞镝炫晃”与朱火飞烟,光色相映;剑击弓鸣与“长角浮叫”,声响交加,种种光色音响交织一体,使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生动地再现一场大规模混战的紧张激烈情景,渲染出浓烈的战争气氛。作者还着重从动态来描写交战。第二段写兵来将往的厮杀格斗;雪刃纷飞,箭矢如雨,铁骑奔突,华眊急旋。这一幅幅硝烟弥漫,金戈铁马的战斗画面,使人想起曹丕诗:“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黎阳作诗三首》之三)这段共用六个短句:“长剑击、繁弱鸣”;“虎骑跃,华眊旋”;“骁雄斩,高旗搴”,每句都用动词结尾,读来给人以一种连续、动荡不已和如火如荼之感。
全诗叙阵战,笔墨铺张扬厉,句式长短相间,排偶齐整,颇有气势,然略嫌辞赋味太浓,缺乏诗歌韵致。▲
何承天(370-447),东海郯人(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人 ),南朝宋著名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和音乐家。南朝任尚书载丞。何承天曾奏改《元嘉历》,订正旧历所订的冬至时刻和冬至时日所在位置,一直通行于宋、齐及梁天监中叶,在我国天文律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论周天度数和两极距离相当于给出圆周率的近似值约为3.1429,对后世历法影响很大。兼通音律,发明一种接近十二平均律的新律,能弹筝,复擅弈棋,著作有《达性论》、《与宗居士书》、《答颜光禄》、《报应问》等。曾奉命撰修《宋书》,书未成而卒。
我本山海姿,躬耕嵩少阳。八岁学籀篆,十岁《急就章》。
孺小不知难,欲升钟索堂。波磔竟无成,临池心内伤。
十五慕神仙,翘首蓬壶乡。丹炉伏龙虎,金书授琳琅。
虚拟九转熟,白日云霄翔。异人不我遇,徒怀三花香。
十八学击剑,雄雌带风霜。芙蓉起并舞,云日无晶光。
世方泰阶平,屠龙谁荐扬。夜夜双紫气,空射斗牛旁。
二十为时文,读书梁王台。花迎书院发,河绕石梁回。
忆昔杜高李,曾此弄金罍。壁间旧题剥,千年我复来。
长歌海月落,摇笔秋云开。三冬碧岩宿,岑寂良可哀。
郡吏捧檄至,乡闱罗髦才。扬眉下台去,敝袍挟风雷。
滥冠群英选,北上黄金阶。春官扫南宫,侍臣下三台。
鸣钟放玉榜,曲江浪徘徊。自揣疏蹇甚,敢厕金闺游。
春风辞汉殿,虎竹分南州。南州古鱼复,水石清且幽。
苍山抱境转,碧水环城流。凫鸥狎几席,渔火明亭楼。
地偏罕逢迎,讼简多夷犹。昨构仕学轩,虚窗俯云洲。
前植两奇松,后栽几红榴。双鹤如我友,飞鸣意相求。
轩中列图史,芸架牙签稠。夕阳吏人散,窅然似林丘。
垂帘夜独寝,花气侵衾裯。惭无紫霞分,欣有白云讴。
济济沔诸生,时时到厅事。我非草玄翁,汝奚问奇字。
朱弦振《大雅》,绛帷演《易》义。绿鬟两蛮奴,焚香知客至。
禽鸟作喜声,主人有佳思。五月荷花舒,锦绮张南湖。
二三美寮友,邀我聊欢娱。双旌出郡府,五马嘶江郛。
行厨逐飞盖,翩翩登画舻。箫鼓放中流,风流倾上都。
攀花照绿水,恍在冰玉壶。酒酣挥彩毫,意气吞荆巫。
虽为风尘宰,颇类烟霞徒。百姓误怀惠,四郊贼盗无。
所嗟鸿水虐,田畴生鳖鱼。矫制屡发仓,蒙恩两蠲租。
呻吟变讴颂,尽道今有襦。化俗景文翁,卧阁怀汲公。
弦歌遍井巷,而回邹鲁风。三年郡秩满,比奏明光宫。
留滞感岁年,书考悲无功。朝发七泽南,暝过三澨东。
矶花炤玉辔,屿草留青骢。父老荷杖送,奔走村塾童。
挥手谢吾民,无劳远相从。顾我素餐者,何裨尔疲癃。
扬舲下汉水,遂与沔人别。荆门沾细雨,郢岸逢初雪。
鲛女近有无,茜蛛远明灭。夜宿芦花丛,霜月半轮缺。
征雁双双鸣,闻之五情热。眷念郡中友,高斋旅愁结。
东皋红梅枝,春来为谁折。伤离偶感旧,薄游计良拙。
孤怀夙自许,初志那堪说。我作五字谣,字字表情血。
去住各加餐,慎勿音尘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