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辛弃疾〔宋代〕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园里一望无际的松林竹树,和天上的白云相连接。隐居在这里,与世无争,也该知足了。遇上了秋社的日子,拄上手杖到主持社日祭神的人家分回了一份祭肉,又恰逢糟架的那瓮白酒刚刚酿成,正好痛快淋漓地喝一场。
西风起了,山园里的梨、枣等果实都成熟了。一群嘴馋贪吃的小孩子,手握着长长的竹竿,偷偷地扑打着树上的梨和枣。别叫家人去惊动了小孩子们,让我在这儿静静地观察他们天真无邪的举动,也是一种乐趣呢。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检校:核查。
连:连接。
足:满足、知足。
社:指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史记·陈丞相世家》:“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可知逢到“社”日,就要分肉,所以有“分社肉”之说。
白酒:此指田园家酿;床头:指酿酒的糟架;初熟:谓白酒刚刚酿成。
西风:指秋风。
偷:行动瞒着别人。代指孩子敛声屏气、蹑手蹑脚、东张西望扑打枣、梨的情态。
莫:不要。旁人:家人。
闲:悠闲;看:观察,观看。▲

创作背景

  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冬十一月,四十二岁的辛弃疾,因台臣王蔺的弹劾,被免掉了职务。作者不仅没有因被迫闲居而苦恼,反倒有摆脱官场纷扰的愉悦。因此,在闲居期间,他创作了大量赞美带湖风光、歌唱村居生活的词篇,《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便是其中之一。

赏析

  这首乡情词,描写的农村是一片升平气象,时有矛盾,时有痛苦,有酒有肉,丰衣足食,太理想化了。尽管在当时的情况下,江南广大农村局部的安宁是有的,但也很难设想,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当然,这不是说辛缭疾有意粉饰太平,而是因为他接触下层人民的机会很少,所以大大限制了他的眼界,对生活的认识不免受到局限。

  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及安居乐业的农村生活景象,烘托静谧和谐的氛围。“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云雾缭绕,笼罩着生长茂盛、郁郁葱葱的松、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和谐,所以说“从今万事足”。上句写景,说山园的松竹高大,和天上的白云相连,饱含着赞赏之情,使人想到的是林木葱笼,环境清幽,准确地把握住了隐居的特色。如果又家而去描绘楼台亭阁的宏丽,那就不足以显示是隐居了,而会变为庸俗的富家翁的自夸。下句抒情,表现与世无争的知足思想。这一思想,无疑是来自老子的。《老子》一书中,即从正面教诲人说“知足者富”,“知足不辱”,又从反面告诫人说“祸莫大于不知足”。作者这一思想,虽然是消极的,但是比那些勾心斗角、贪得无厌之徒的肮脏意识却高尚得多。这两句领起全篇,确定了全篇的基调。一“足”字,表达了词人对居住环境、生活的满足。

  “拄分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是对“万事足”的补充说明,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甜美温馨。从一个侧面来写生活上的“足”。上句说同邻里的关系融洽,共同分享欢乐。“拄分”,表明年老。估计词人这时,已是年过半百。“分社肉”,是当时仍存的古风,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屠宰牲口以祭社神,然后分享祭社神的肉。据下文,这里所说的应是秋社分肉。下句说山园富有。李白《南陵叙别》有句云:“白酒初熟山中归,黄鸡啄麦秋正肥。”如家说富有,意近夸而不俗。因为饮酒是高人雅士的嗜好,所以新分到了社肉,又恰逢白酒刚刚酿成,岂不正好惬意地一醉方休吗?读了这两句,不禁使人想起王驾的《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下阕摄取一个情趣盎然的生活镜头直接入词,更使家词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这既有很强的情节性,又具强烈的行动性、连续性。可以设想,如果画家把这场面稍事勾勒、着色,就是一幅生气勃勃的农村风俗画;如果作家用散文把这场面和人物的活动记下来,又可成功为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优美的小品。只是平常的几句话却具绘画的立体美,又具散文的情节美,稼轩运用语言文字功力娴熟,由家也可见一斑。下阕“书所见”,表现闲适的心情。“西风犁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藉“西风”点明时间是在秋天。“犁枣山园”,展现出庄园内的犁树和枣树上果实累累的景象,透露出词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儿童偷把长竿”,是词人所见的一个场面,甚似特写镜头:一群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在偷着扑打犁、枣。“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这群馋嘴的儿童,一边扑打着犁、枣,一边东张西望地提防随时准备拔腿逃跑。一个“偷”字,写出了贪嘴孩子的天真童趣和心虚胆怯、唯恐被人发现的神情。

  “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反映词人对偷梨、枣的儿童们的保护、欣赏的态度。这两句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杜甫《又呈吴郎》的“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家,只缘恐惧转须亲”,都是对扑打者采取保护的、关心的态度,不让他人干扰。然而两者却又有不同:杜甫是推已及人,出于对这“无食无儿一妇人”的同情。作者是在“万事人今足”的心态下,觉得这群顽皮的儿童有趣,要留着“老夫静处闲看”;杜甫表现出的是一颗善良的“仁”心,语言深沉,作者表现出的是一片万事足后的“闲”情,笔调轻快。一“闲”字,是指在“万事从今足”的心态下,作者觉得“偷梨枣”的儿童顽皮、有趣,展现出作者的悠闲;轻快笔调之中,透露出对当前生活的喜悦之情。一个“看”字,既有观看之意,又有看护之意,表现了诗人对“偷”梨和枣的儿童欣赏、爱护之情。

  陆游乡居时曾说“身闲诗简淡”。作者的这首词,也是因“身闲”而“简淡”的。它通篇无奇字,无丽句,不用典故,不雕琢,如同家常语一样,而将主人公形象的神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实在耐人寻味,这也正是它“简淡”的妙处。▲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

寿周提刑二首

吴泳吴泳 〔宋代〕

自乞银符守汉嘉,就持汉节问梅花。
庭扉讼少閒微棘,堰水流多沤紵麻。
论击回邪羝触角,化销强暴鼠无牙。
更看植杖扶犁叟,清议依前说使家。
拼音

锦帐春·处处逢花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政寒食、清明时候。奉板舆行乐,使星随后。人间稀有。
出郭寻仙,绣衣春昼。马上列、两行红袖。对韶华一笑,劝国夫人酒。百千长寿。

问邵武守刘无竞逊求邵武红硃三首

王迈王迈 〔宋代〕

见说归装只载书,书囊拍塞载红硃。
不知滴露研磨剩,惠我刀圭点易无。

小集

陆游陆游 〔宋代〕

乌柏遮山路,红蕖满野塘。
病苏身渐健,秋近夜微凉。
杯酌随宜具,渔歌尽意长。
儿曹娱老子,团坐说丰穰。

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 其八

郭之奇郭之奇 〔明代〕

使民复结绳,老死不相陵。甲兵无所用,舟车无所乘。

使民复畏威,不言而自归。吾言甚易知,知者亦何希。

不知知病,不病乃圣。圣人不病,民莫不敬。不争而胜,不召而应。

天之所亘,民胡不定。天网恢恢,天道日回。抑高举下,损去益来。

有馀不足,既覆始培。圣人胎之,使世皆孩。以柔胜刚,以弱胜强。

处下曷殃,损馀曷伤。受其不祥,为天下王。执契司方,为天古皇。

毋为大匠斲,以劳血指握。道本无名璞,人心方寸觉。

五千牛背言,一画庖牺学。

次韵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二首

陈与义陈与义 〔宋代〕

夺得斜枝不放归,倚窗承月看熹微。
墨池雪岭春俱好,付与诗人说是非。
赏析 注释 译文

舟中忆邵景说寄张子退

夏完淳夏完淳 〔明代〕

登临泽国半荆榛,战伐年年鬼哭新。
一水晴波青翰舫,孤灯暮雨白纶巾。
何时壮志酬明主?几日浮生哭故人。
万里腾飞仍有路,莫愁四海正风尘。

和子骏洛中书事

范纯仁范纯仁 〔宋代〕

周公作邑遗成康,玉帛从兹走万方。四向山河围殿阁,千家花竹间田桑。

游人选胜停车马,词客寻春杂咏觞。幸得閒官陪几杖,欲酬佳句愧荒唐。

山行行歌十首

周文璞周文璞 〔宋代〕

中峰道士蕊珠丹,曾与神仙玉炼颜。
见说醉来烧隐诀,药炉萧瑟卧空山。

登岱四首 其一

赵鹤赵鹤 〔明代〕

分明苍秀拔云开,谁凿当年混沌胎。山压星辰从下看,海浮天地自东回。

一时岱狩雍容礼,千古嵩高制作材。载说皇朝称祀诏,始知神哲奠三才。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