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伯兮

诗经·国风·卫风 诗经·国风·卫风〔先秦〕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并非没有膏沐以整饰仪容,只是丈夫远征在外,就是专心地打扮,又给谁看呢?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到哪里去找一株萱草,人们都说在屋子的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注释
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处系指其丈夫。朅(qiè):英武高大。
桀:同“杰”,杰出的人。
殳(shū):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适(dí):悦。
杲(gǎo):明亮的样子。
谖(xuān)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
背:屋子北面。
痗(mèi):忧思成病。▲

鉴赏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卫风·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写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口气中带着亲切感。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这一点是理解第三、四两章所描写的女主人公的期待、失望与难以排遣的痛苦之情的基础。她甚至希望自己能够“忘忧”,因为这“忧”已经使她不堪负担了。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否则不能打动人;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它常常受到社会观念的制约。拿《卫风·伯兮》来说,如果一味写那位妻子为丈夫的报效国家而自豪,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反过来,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乃至发展到对战争的厌恶(这在事实上绝非不可能),却又不符合当时社会的要求。所以最后它成为这个样子:对亲人的强烈感情经过责任感的梳理而变得柔婉,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

  在艺术构思上,全诗采用赋法,边叙事,边抒情。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因思夫而头痛,进而再由头痛到因思夫而患了心病,从而呈现 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以及冲突的辗转递升,既脉络清晰,又符合人物的心理逻辑,使人物形象具有饱满的精神内涵。同时,诗情奇崛不平,充满辩证色彩。▲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云:“《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郑笺》云:“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伯也为王前驱久,故家人思之。”朱熹反驳说:“郑在卫西,不得为此行也。”他认为“妇人以夫久从征役,而作是诗”(《诗集传》)。

简析

  《伯兮》是《诗经》中的内容,为一首写妻子思念丈夫远行出征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全以思妇的口吻来叙事抒情。第一章开篇四句,女子并无怨思之言,而是兴高采烈地夸赞其夫之才与美;第二章,诗的笔锋和情调突然一转,变为她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的描述;第三章,进一步描述其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第四章,承上两章而来,反复倾诉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全诗紧扣一个“思”字,女子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头痛,进而由头痛到患心病,从而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此诗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公明宣

林同林同 〔宋代〕

子於亲在日,叱咤不闻声。
既曰见而说,应无学未能。
注释 译文

海棠美人图

唐寅唐寅 〔明代〕

褪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
自今意思和谁说,一片春心付海棠。

喜梁师说李少偕入社得情字

欧大任欧大任 〔明代〕

乐志新成趣,柴门扫雪迎。岂期簪绂客,而有薜萝情。

蒋径过羊仲,梁园待马卿。北山旧猿鹤,莫遣怨寒盟。

与茅山李道士同宿石门

陈柏陈柏 〔宋代〕

山空万籁沈,论语对青灯。君本无心侣,吾真有发僧。

江南别送毛给事吴行人蒋进士

徐问徐问 〔明代〕

春寒寂寂花事迟,驿楼弱柳青垂丝。玉瓶酒尽客不醉,东风惆怅令人思。

问君此行去何极,共说毛君司谏职。直词戆谏昔回天,天子时时借颜色。

吴君仗节中州行,骅骝骨格众目惊。归来起居北堂下,汉槎又促趋严程。

蒋君年少拾高第,要路勋名行远致。终孝三秋宰木长,细草新蒲乱愁思。

可怜去后凡马空,到时花发燕山红。各言相离会何日,长笑百年成转蓬。

愧予衡茅守儒素,贫病无书问亲故。心随河水转北流,回首斜阳渺烟树。

谢子安之江右求葬师 其二

黄镇成黄镇成 〔元代〕

家在烟岚五县间,碧榕桥下水潺湲。朝来雨过秋如洗,写出江南一幅山。

题郭季宽晓耕宿钓二图

杨冠卿杨冠卿 〔宋代〕

牛角横素书,春犁破朝雨。
鸿鹄志安知,功名心自许。

寄黄溪云

赵希桐赵希桐 〔宋代〕

十年成远别,几度上高楼。
风递江南信,云消渭北愁。
春心惊海燕,晓梦入溪鸥。
何日西窗烛,相看说旧游。

江馆

张掞张掞 〔宋代〕

黄叶孤村径路遥,时来幽客伴萧条。
一帘林影云生树,满屋江声雨送潮。
衲子说因征往世,邻翁触事话前朝。
此乡喜得离喧杂,自分从渔更学樵。

佛光法师真相致藏主请赞

释可湘释可湘 〔宋代〕

僧中英,教中杰。
挂宋朝金襕,肆台衡木舌。
如天河翻,如岩石裂,
萎花风扫雨新奇,电影已收雷未绝。
若是五逆儿郎,见彻明彻描邈得彻。
信知这老和尚,已说今说当如是说。
白云推出团团月。
作者的其它诗文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