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杜牧〔唐代〕

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深秋的雨就像帘幕一样笼罩千家万户,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
内心里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掠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注释
此诗作于文宗开成(836-840)年间,当时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城东有宛溪,城东北有敬亭山。城中开元寺,原名永乐寺,东晋时建。
人歌人哭:指人生之喜庆吊丧,即生死过程。《礼记·檀弓》:“晋献文子成室,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范蠡:春秋时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五湖。
五湖:旧说太湖有五湖。▲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六朝留下的文物已草蔽连来,只有这淡远的天来和飘忽的白云依旧古今相同。
苍山翠柏间百鸟飞来飞去,世世代代生活水乡山寨中。
帘幕外千家承受连绵秋雨,日落西山传来悠扬的笛声。
内心今怅惘无缘见到范蠡,只好居过树木凝望太湖东。

注释
⑴宣州:唐代州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县一带。开元寺:建于东晋,初名永安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水阁:开元寺中临宛溪而建的楼阁。宛溪:又叫东溪,在宣州城东。
夹溪居人:夹宛溪两岸居住着许多人家。
⑵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文物:指礼乐典章。
⑶淡:恬静。闲:悠闲。
⑷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今痛哭,也可以在这今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今。
⑸笛风:笛声随风飘动。
⑹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省南阳县)人,越国大夫,辅佐越王勾践灭吴,事成后游于齐国,改名鸱夷皮子。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又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吴越春秋》中说他“乃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人莫知其所适。”
⑺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五湖:指太湖及其相属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等四个小湖的合称,因而它可以用作太湖的别称。其他在宣州城之东,属江苏省。这今指太湖。▲

鉴赏

  诗一开始写登临览景,勾起古今联想,造成一种笼罩全篇的气氛:六朝的繁华已成陈迹,放眼望去,只见草色连空,那天淡云闲的景象,倒是自古至今,未发生什么变化。这种感慨固然由登临引起,但联系诗人的经历看,还有更深刻的内在因素。诗人此次来宣州已经是第二回了。八年前,沈传师任宣歙观察使(治宣州)的时候,他曾在沈的幕下供职。这两次的变化,如他自己所说:“我初到此未三十,头脑钐利筋骨轻。”“重游鬓白事皆改,唯见东流春水平。”(《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这自然要加深他那种人世变易之感。这种心情渗透在三、四两句的景色描写中:敬亭山象一面巨大的翠色屏风,展开在宣城的近旁,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合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这两句似乎是写眼前景象,写“今”,但同时又和“古”相沟通。飞鸟在山色里出没,固然是向来如此,而人歌人哭,也并非某一片刻的景象。“歌哭”言喜庆丧吊,代表了人由生到死的过程。“人歌人哭水声中”,宛溪两岸的人们就是这样世世代代聚居在水边。这些都不是诗人一时所见,而是平时积下的印象,在登览时被触发了。

  接下去两句,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在现实中是难以同时出现的。但当诗人面对着开元寺水阁下这片天地时,这种虽非同时,然而却是属于同一地方获得的印象,汇集复合起来了,从而融合成一个对宣城、对宛溪的综合而长久性的印象。这片天地,在时间的长河里,就是长期保持着这副面貌吧。这样,与“六朝文物草连空”相映照,那种文物不见、风景依旧的感慨,自然就愈来愈强烈了。客观世界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这使诗人沉吟和低回不已,于是,诗人的心头浮动着对范蠡的怀念,无由相会,只见五湖方向,一片参差烟树而已。五湖指太湖及与其相属的四个小湖,因而也可视作太湖的别名。从方位上看,它们是在宣城之东。春秋时范蠡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之后,为了避免越王的猜忌,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他徜徉在大自然的山水中,为后人所艳羡。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

  诗人的情绪并不高,但把客观风物写得很美,并在其中织入“鸟去鸟来山色里”、“落日楼台一笛风”这样一些明丽的景象,诗的节奏和语调轻快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在这首诗里体现出了杜牧诗歌的所谓拗峭的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写于开成三年(838),当时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这首诗是他游开元寺,登水阁时的所见所闻及触景所发而作的。

简析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抒写了诗人在开元寺院水阁上,俯瞰宛溪,眺望敬亭山时的古今之慨。全诗节奏轻快,语调流走,给人爽利的感觉。明朗、健爽的因素与低回惆怅交互作用,体现出杜牧诗歌拗峭的特色。

杜牧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猜您喜欢

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

陈培脉陈培脉 〔清代〕

道出陈留郡,车停颍水滨。不胜怀古意,为吊鼓琴人。

王粲称前辈,张衡记后身。轶才真旷世,伟貌迥殊伦。

淹贯鸿都学,辉皇清庙珍。于时良策蕴,应诏直言陈。

鸾凤偏垂翅,骊龙漫角鳞。幽囚北寺狱,远徙朔方尘。

祸稔天心酷,忧深国步屯。妖氛缠黑气,贼寇起黄巾。

炎祚倾危日,枭雄剥乱辰。徵车怜迫促,解绶悔逡巡。

殄灭嗟元恶,弥缝赖大臣。然脐诚已晚,动色亦何因。

过细宁难宥,冤奇竟莫伸。踉跄付廷尉,涕泣遍朝绅。

已矣儒宗失,悲哉史笔沦。无儿延嗣续,有女历艰辛。

忠孝名终在,风流迹未泯。篆书垂一代,碑版照千春。

尚论追芳轨,遐思托德邻。茫茫寻故里,寂寂委荒榛。

事往浮云散,文传炳日新。虎贲犹得似,想象为伤神。

即席次吴季行韵

张镃张镃 〔宋代〕

昔逢欣把袂,三叹说吴钩。
共醉虚堂晚,还兴故国愁。
花黄思靖节,鬓绿傲浮丘。
世济王门业,洪流万斛舟。

大隋山

王灼王灼 〔宋代〕

天彭对峙闢两门,群山左右争骏奔。
金城中间作几案,大隋踞坐何其尊。
境胜地灵谁敢宅,古佛来自东家村。
结茅三间初未暇,一庵聊寄枯木根。
缁徒骈拥助薪水,王侯渐次迂华轩。
玩月峰深崇栋宇,瀑布岩冷清心魂。
至今西南推望刹,十世说法云仍孙。
病夫垂老寡所嗜,独于要妙欲细论。
当时戏出随他语,坐断报化转乾坤。
迩来衲子多异解,白玉面上加瘢痕。
山蔬煮饼姑恣饱,云气漠漠连黄昏。
空堂附火耿不寐,听彻猿鸟迎朝暾。

送张仓移漕广西

舒邦佐舒邦佐 〔宋代〕

宾鸿度月叫秋寒,天怕炎方雨露乾。
绣衣使者持玉节,先送春风入蛋蛮。
岭南日日望行色,湖南百姓争卧辙。
两路行人界上争,去思来暮歌讴接。
广盐变法是谁谋,直至而今病未瘳。
岭上逢人须细问,远方根本是深忧。
广吏从来恃天远,北归南载无空返。
埋轮家世本澄清,无使老蚕自营茧。
莫嫌岭路去逡巡,桂林见说最宜人。
笋样山峰罗样水,锦囊收得越精神。
直声曾动天颜喜,更有元右作知己。
谏坡言路著此翁,所谓如尊乃勇尔。
大苏文章继老苏,魏徵勋业付魏謩。
传家况有黄金印,行入衣冠盛事图。
门下书生知此意,恋恋不为儿女计。
黄花时节送君行,梅花时节迎归骑。

送高继伯分教湖之德清

连文凤连文凤 〔宋代〕

此时不忍抱遗材,欲把文章扇冷灰。
见说读书堂尚在,瓣香寄与谒东莱。

访李岣嵝山人于灵隐寺

徐渭徐渭 〔明代〕

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
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
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浆人。
两岸鸥凫浑似昨,就中应有旧相亲。

相州

范成大范成大 〔宋代〕

秃巾髽髻老扶车,茹痛含辛说乱华。
赖有乡人聊刷耻,魏公元是鲁东家。

送海陵孙县丞三首 其三

项安世项安世 〔宋代〕

新安老子放穷山,星婺仙人古柏间。今日吾侪随利禄,高风千里断跻攀。

天寒日短双轮去,海阔波深万艇还。上彻浮图须自力,有为何地不曾颜。

摸鱼儿 别处梅

张炎张炎 〔宋代〕

向天涯、水流云散,依依往事非旧。西湖见说鸥飞去,知有海翁来否。

风雨后。甚客里逢春,尚记花间酒。空嗟皓首。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归时候。花径青红尚有。好游何事诗瘦。龟蒙未肯寻幽兴,曾恋志和渔叟。

吟啸久。爱如此清奇,岁晚忘年友。呼船渡口。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佛光法师真相致藏主请赞

释可湘释可湘 〔宋代〕

僧中英,教中杰。
挂宋朝金襕,肆台衡木舌。
如天河翻,如岩石裂,
萎花风扫雨新奇,电影已收雷未绝。
若是五逆儿郎,见彻明彻描邈得彻。
信知这老和尚,已说今说当如是说。
白云推出团团月。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