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汉武

刘筠 刘筠〔宋代〕

汉武天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汉武帝修建的天台切断了天河,天台总是含云吐雾,郁郁纷纷,犹如紫气护绕的仙家灵山。
他想像麻姑一样不老,笑看沧海桑田的变化,可是愿望没有实现瓠子口就决堤了,天台求仙成了梦想。
得到失传多年的夏鼎却不再重视霸业,想效仿秦始皇求仙,却和他修石桥一样未建成就沉没大海无法实现。
司马相如作了《大人赋》讽谏来汉武帝,却没有起到效果,徒为天台增加了飘渺的神韵。

注释
汉武:指西汉时期汉武帝。
天台:敬巫祀神的高台,此处指通天台。
绛河:即银河。又称天河、天汉。
嵯(cuó)峨(é):形容山高的样子,这里是形容宫殿之高。
瓠(hù)子:即河南濮阳瓠子口,曾经黄河决堤处。
夏鼎:即大禹所铸的九鼎,象征九州一统。
秦桥:指秦始皇曾筑跨海求仙的石桥。
相如作赋:相如,司马相如,曾作《大人赋》献于汉武帝。▲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的特点是借古讽今。诗人借汉武帝的事例,深刻地讽刺了当时朝政的弊端与崇尚迷信的风气,目的是为了打破宋真宗东封泰山后所产生的虚妄的吉庆气氛,体现诗人的忧国情怀。

  “汉武高台切绛河,半涵非雾郁嵯峨。”两句是以状物起兴。汉武帝一生好为崇楼峻阁,奉巫祠神。元鼎三年(前114年)春所作柏梁台,高二十丈,“用香柏百余,香闻十里”(《封禅书》),是用来供奉长陵女巫神君的。以后又兴建通天台,高三十丈;井干台、神明台,均高五十丈(《封禅书》),诗中的天台即是这众多仙台的总称,“天”,以言其高。这二句诗抓住了天台“高”而“入云”的两个侧面,以精丽的语言,创造了笼罩全诗的迷离虚幻的气氛。天台之高,竟直切绛河(即银河)。“切”字特为天台拔地矗起、如锋锷参天的气势传神。“非雾”指五色祥云,与上句“绛河”互映,便见彩霭氤氲。又用“半涵”两字,“半涵”与“非雾”相配,加深缥缈空灵之意;切天台含云吐雾,郁郁纷纷,犹如紫气护绕的仙家灵山。“郁嵯峨”三字为二句殿末,水到渠成,工巧而自然。

  “桑田欲看他年变,瓠子先成此日歌。”两句引用沧海桑田的典故并言明汉武帝的教训。诗人借仙女麻姑三历人间沧海桑田之变而自己不变老的典故,明说汉武常修天台的目的是为了敬奉神仙,以求保佑江山稳固、天下苍生安宁、自己成仙登天。而急转直下写汉武帝修仙台祈福,不但没保国泰民安、自己成仙,反而黄河的瓠子口连连决口二十余载,多次修治无效,汉武帝亲自督塞也未果,只能望决口而作歌:“匏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间殚为河。”(《河渠书》)诗人取材汉武帝塞河决这一事例,形象指出求仙梦的破灭。此二句转折突兀却流荡妥贴的倒装句,则顿然给人以洪水浩渺之感,有力地表达了诗旨。

  “夏鼎几迁空象物,秦桥未就已沉波。”两句写造镇国之鼎、修跨海寻仙之桥都难保国势人运盛衰兴亡。汉武帝元鼎元年(前116年),九鼎在汾水边现世,汉武信方士“出与神相通”之言,“上封则能仙登天矣”(《封禅书》),于是即东封泰山,复巡蓬莱,冀遇诸神。在位的二十多年里遍封三山五岳,求仙不止。秦始皇也曾多次封禅东巡,修桥寻仙,愚举一生。唐李贺曾作《苦昼短》:“刘彻茂陵多滞骨,赢政梓棺费鲍鱼。”是对两位雄主不羡江山只羡仙可悲结局的真实写照。这两句承三、四句转折之势意讽真宗见祥瑞而乱封禅不智之举应以先帝君之愚举为鉴戒。

  “相如作赋徒能讽,却助飘飘逸气多。”两句以司马相如作《大人赋》的典故点睛结尾。汉武帝侍臣司马相如曾作《大人赋》以讥仙家的虚妄,却因描过甚,结果“天子大悦,飘飘然有凌云气游天地之间意。’’(《汉书司马相如传》),“谏意不切”,其含意更深。诗人用此典故,承上讽喻意,称自己也只能与相如一样以作诗为讥,不知真宗见后,是否也象汉武帝一样辜负臣子的初衷,此诗收于叹息期盼之情。

  全诗多用典实,深奥但非僻冷,位置妥帖,并不堆垛,这是因为此诗内容充实,不同于西昆体常有诗风;而另一重要因素是结构颇见匠心,既保持了西昆体组织细密的特点,又深得李杜七律构思神理,语言清丽,议论恰到好处。▲

创作背景

  宋真宗成平、景德年间,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怂恿真宗崇信符瑞。公元1008年(大中祥符元年),演绎出天书降临的闹剧。刘筠在此次事件之后,创作了本诗,意在通过汉武帝敬祀鬼神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以批判宋真宗迷信祥瑞的愚昧行径。

刘筠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 

猜您喜欢

连日二相过史局,不到省中,後园杏花开尽

杨万里杨万里 〔宋代〕

史馆频催史笔迟,道山还解有忙时。
後园两日不曾到,开尽杏花人不知。

因事书座右

释绍昙释绍昙 〔宋代〕

促膝寒窗淡话时,告休说是与论非。
须知世路风波恶,百匝各重设祸机。

寄林徽君

高翥高翥 〔宋代〕

老无闲事上双眉,问着穷通尽不知。
两鹤忽飞因客到,一牛方病得妻医。
案头几卷阴功录,壁上诸家劝世诗。
见说今年公八十,鬓边财有数茎丝。

病中卧闻舂声

陆游陆游 〔宋代〕

妄想说梅犹止渴,真闻舂米固忘饥。
未论炊熟香生甑,已觉抄来雪满匙。

汉阳郎官湖歌

李泂李泂 〔元代〕

山翁薄暮醉酒归,杖藜迷却高阳池。清风吹花绿阴倒,我笑谓是秋云移。

还乘贯月槎,夜过郎官湖。峥嵘星斗入江汉,荡漾槎影如鲸鱼。

九华之真人,邀我倒玉壶。麒麟擘脯供行厨,依稀仙乐在空际,碧山四映寒蟾孤。

举酒酌寒蟾,明月下饮嫦娥俱。霓裳拂云锦,万荷露泻琼瑶珠。

麾幢晻霭罗烟空,乃有玉皇所授之玉童。

风前飘飘曳广带,对立十二秋芙蓉。清香九曲银河通,真人绿发披天风。

锦袍玉雪照天地,口说姓字安南公。是公多逸气,略与古昔贤豪同。

时能扫月色,延我石室烟萝中。又言昔同张谓所游地,长啸一覆丹霞钟。

风吹仙乐度溪去,我已醉卧香炉峰。

咏宋时白玉桃杯三首 其三

弘历弘历 〔清代〕

典守中人久弆存,明明考据见江村。荆凡总属云烟幻,笑我无端此缀言。

长相思·长相思

石珝石珝 〔明代〕

长相思,长且深,暮云湘水愁阴阴。
海棠庭院燕双语,恼乱无人知妾心。
妾登池上楼,泪滴池中水。
水声活活向东流,妾泪将心千万里。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三

释普度释普度 〔宋代〕

巍巍独坐大雄峰,万水千山列下风。相见不说奇特事,一声猿叫翠微中。

岁莫太学宴集分韵得天字

王弘诲王弘诲 〔明代〕

玄冥送残腊,青陆启祥烟。报祀礼既彻,绎燕开宾筵。

百蜡尚一泽,斯义古来然。况当献岁初,阳和普尧天。

芳辰逗嘉会,庆赏非流连。太学徵故事,赓和有遗编。

以吾一日长,言念聚星缘。清晨肃虚馆,寮友罗英贤。

馂馀饫神惠,骀荡分春妍。忘形露悃愊,涤虑谢纷缠。

盘有椒花献,杯有竹叶传。佐食增家酝,经费俭缗钱。

酢酬既有秩,度矱胥无愆。酒半出素帙,探韵续新篇。

载手祈康爵,既醉歌万年。缅怀皇祖时,人文此地偏。

大烹隆鼎养,衿佩集蝉联。列圣久熙洽,儒风不昭宣。

旷典幸兹在,风韵同后先。吾道有深羡,温饱非所怜。

君看解嘲人,默然守太玄。亦有广文者,坐客寒无毡。

其人虽往矣,其名犹著焉。浅薄诚滥叨,酹酒诸公前。

愿言各努力,策足步英躔。帝德何能报,沧海输涓涓。

稽首陈三雍,弦歌畅八埏。

清平乐 白芍药

刘敏中刘敏中 〔元代〕

何年金屑。飞上玲珑雪。一树风情谁解说。只有盈盈夜月。牡丹红叶相夸。铅华各自名家。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铅华。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