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新安吏

杜甫 杜甫〔唐代〕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会册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会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会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会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年。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注释
新安:地名,今河南省新安县。
更:岂。
次:依次。
中男:指十八岁以上、二十三岁以下成丁。这是唐天宝初年兵役制度规定的。
伶俜(pīng):形容孤独。
不到水:指掘壕很浅。
仆射:指郭子仪。如父兄:指极爱士卒。
相州:即“三男邺城戍”之“邺城”,今河南安阳。
旧京:指东都洛阳。
借问新安吏:作者问新安吏。此处省略主语“作者”。▲

赏析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这两句是全篇的总起。“客”,杜甫自指。以下一切描写,都是从诗人“喧呼闻点兵”五字中生出。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这是杜甫的问话。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定制:男女十六岁为中男,二十一岁为丁。至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又改以十八岁为中男,二十二岁为丁。按照正常的征兵制度,中男不该服役。杜甫的问话是很尖锐的,眼前明明有许多人被当作壮丁抓走,却撇在一边,跳过一层问:“新安县小,再也没有丁男了吧?”大概他以为这样一问,就可以把新安吏问住了。“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官吏很狡黠,也跳过一层回答说,州府昨夜下的军帖,要挨次往下抽中男出征。官吏敏感得很,他知道杜甫用中男不服兵役的王法难他,所以立即拿出府帖来压人。讲王法已经不能发生作用了,于是杜甫进一步就实际问题和情理发问:“中男又矮又小,怎么能守卫东都洛阳呢?”王城,指洛阳,周代曾把洛邑称作王城。这在杜甫是又逼紧了一步,但接下去却没有答话。也许官吏被问得张口结舌,但更大的可能是官吏不愿跟杜甫啰嗦下去了。这就把官吏对杜甫的厌烦,杜甫对人民的同情,以及诗人那种迂执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跟官吏已经无话可说了,于是杜甫把目光转向被押送的人群。他怀着沉痛的心情,把这些中男仔细地打量再打量。他发现那些似乎长得壮实一点的男孩子是因为有母亲照料,而且有母亲在送行。中男年幼,当然不可能有妻子。之所以父亲不来,是因为前面说过“县小更无丁”,有父亲在就不用抓孩子了。所以“有母”的言外之意,正是表现了另一番惨景。“瘦男”的“瘦”已叫人目不忍睹,加上“独伶俜”三字,更显得他们无亲无靠。怀着无限的痛苦,但却茫然而无法倾诉,这就是“独伶俜”三字展现给读者的情形。杜甫对着这一群哀号的人流泪站了很久,只觉天已黄昏了,白水在暮色中无语东流,青山好像带着哭声。这里用一个“犹”字便见恍惚。人走以后,哭声仍然在耳,仿佛连青山白水也呜咽不止。似幻觉又似真实,使读者惊心动魄。以上四句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它在前面与官吏的对话和后面对征人的劝慰语之间,在行文与感情的发展上起着过渡作用。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是杜甫劝慰征人的开头几句话。本来中男已经走了,他的话不能讲给他们听。这里,既像是把先前曾跟中男讲的话补叙在这里,又像是中男走过以后,杜甫觉得太惨了,一个人对着中男走的方向自言自语。那种发痴发呆的神情,更显出他茫然的心理。抒发悲愤一般总是要把感情往外放,可是此处却似乎在进行收束。“使眼枯”、“泪纵横”本来可以再作淋漓尽致的刻画,但杜甫却加上了“莫”和“收”。“不要哭得使眼睛发枯,收起奔涌的热泪吧。”然后再用“天地终无情”来加以堵塞。“莫”、“收”在前,“终无情”在后一笔煞住,好像要人把眼泪全部吞进肚里。这就收到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艺术效果。这种悲愤也就显得更深、更难控制,“天地”也就显得更加“无情”。

  杜甫写到“天地终无情”,已经极其深刻地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然而这一场战争的性质不同于写《兵车行》的时候。当此国家存亡迫在眉睫之时,诗人从维护祖国的统一角度考虑,在控诉“天地终无情”之后,又说了一些宽慰的话。相州之败,本来罪在朝廷和唐肃宗,杜甫却说敌情难以预料,用这样含混的话掩盖失败的根源,目的是要给朝廷留点面子。本来是败兵,却说是“归军”,也是为了不致过分叫人丧气。“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唐军讨伐安史叛军,可以说名正言顺,但实际上又谈不上爱护士卒、抚养分明。另外,所谓战壕挖得浅,牧马劳役很轻,郭子仪对待士卒亲如父兄等等,也都是些安慰之词。杜甫讲这些话,都是对强征入伍的中男进行安慰。诗在揭露的同时,又对朝廷有所回护,杜甫这样说,用心良苦。实际上,人民蒙受的惨痛,国家面临的灾难,都深深地刺激着他沉重而痛苦的心灵。

  一方面,当时安史叛军烧杀掳掠,对中原地区生产力和人民生活的破坏是空前的。

  另一方面,唐朝统治者在平时剥削、压迫人民,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又昏庸无能,把战争造成的灾难全部推向人民,要捐要人,根本不顾人民死活。这两种矛盾,在当时社会现实中尖锐地存在着,然而前者毕竟居于主要地位。可以说,在平叛这一点上,人民和唐王朝多少有一致的地方。因此,杜甫的“三吏”、“三别”既揭露统治集团不顾人民死活,又旗帜鲜明地肯定平叛战争,甚至对应征者加以劝慰和鼓励,读者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当时的人民虽然怨恨唐王朝,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表达了作者对应征的“中男”的无限同情之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乾元元年(公元七五八年)冬,安庆绪退保相州,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个节度使,率步骑二十万人围攻相州。自冬至春,未能破城。幸而郭子仪率领他的朔方军拆断河阳桥,才阻止了安史军队南下。杜甫从洛阳回华州,路过新安,看到征兵的情况,写了这首诗。

简析

  《新安吏》是一首五言古诗,为“三吏三别”之一。此诗反映了诗人对统治者尽快平息叛乱、实现王朝中兴的期望和对百姓的深刻同情。全诗可分两个层次:前十二句记述了军队抓丁和骨肉分离的场面,揭示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十六句笔锋一转,对百姓进行开导和劝慰。其结构清晰完整,语言简捷有力。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您喜欢

风色

陈昂陈昂 〔宋代〕

风色一以变,林光反不禁。
黄姑依淡月,白帝动清砧。
万里无家客,孤灯独坐心。
予行濡且滞,舟楫岂难寻。

偈颂十四首

释宗杲释宗杲 〔宋代〕

佛之一字尚不喜,有何生死可相关。
当机觌面难回互,说甚楞严义入还。

赠钱行人邦寅

顾炎武顾炎武 〔明代〕

李白真狂客,江淹本恨人。生涯从吏议,直道托群伦。

之子才名重,相知管鲍亲。起风还鹢羽,决海动龙鳞。

孤愤心尤烈,穷愁气未申。彫年黄浦雪,残腊玉山春。

贯日精诚久,回天事业新。南徐游历地,傥有和歌辰。

上翰林眉山先生苏公

李廌李廌 〔宋代〕

佑圣生贤佐,天心在抚民。
昌期应治运,谷旦降元臣。
四序功成晚,三台耀拱辰。
严凝气刚劲,謇谔性忠纯。
凛凛风霜操,优优雨露仁。
高才映今古,妙学洞天人。
黼黻文华国,渊源德润身。
四朝师令望,百辟仰清尘。
射策明三道,观光耀九宾。
咸知帝赍说,复诵岳生申。
视草金銮殿,登庸凤诏春。
夔龙名不陨,鲁卫政相因。
交荫槐阴茂,联华棣萼亲。
庙堂熙帝载,衮绣并天伦。
政柄劳无惮,侯邦逸久均。
偃藩心固乐,调鼎味宜新。
上宰虚黄阁,除书下紫宸。
百神怀景福,万化入鸿钧。
阴德施黎庶,休功格昊旻。
自当侔带砺,讵止约松椿。
贱士睎高躅,趋风愧下陈。
愿言千万寿,献颂敢辞频。

送赵阜主簿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罢税无兼局,萧然古廨寒。
士称为善类,民说是清官。
力薄难推毂,身轻易起单。
竹林逢大阮,试为问平安。

粉蝶儿·欲说天机

长筌子长筌子 〔金朝〕

欲说天机,奈尘寰、世人不信。只因他夙缘无分。恋浮华,贪火院,气神亏损。贩尸骸,迷了本来心印。悟后回头,乐清闲、莫劳方寸。好参求妙灵玄牝,炼纯阳,惊宇宙,一声雷震。恁时节,向蓬莱会中相等。

壬辰春雪

于石于石 〔宋代〕

和气胚胎斡化钧,胡然积雪拥柴门。
花梢冻压春无力,山骨晴销晓有痕。
阳壮谁令阴作梗,寒骄犹勒暖归根。
昌黎浪说丰年瑞,为瑞为灾未易言。

尝葡萄

武衍武衍 〔宋代〕

压架骈枝露颗圆,水精落落照晴轩。
微酸自是江南种,尚忍因渠说太原。

无尘殿

胡仲弓胡仲弓 〔宋代〕

劫灰飞不到,人迹不曾来。
浪说珊瑚树,空涵玉镜台。
洞虚风度竹,泉冷石无苔。
汩汩樊笼者,何因避世埃。

巫山一段云 平沙落雁

李齐贤李齐贤 〔元代〕

醉墨疏还密,残棋整复斜。料应遗迹在泥沙。来往岁无差。水暖仍菰米,霜寒尚苇花。心安只合此为家。何事客天涯。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