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屈原塔

苏轼 苏轼〔宋代〕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
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
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
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
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
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这种情感千百年留一直没有停止。
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
直到今天,在仓绿色的江流上,人们还投下饭食拯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遗留下留的风俗成了比赛划龙舟,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
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
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不愿意与这个世间告别。
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山上有留下留的古塔。
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所以修建的。
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
古往今留的人有谁是不死的?没有必要去比较是到底是长寿人还是死亡人。
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
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

注释
楚:楚国,楚地,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也泛指南方。
屈原: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相传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歇:停止,休止。《说文》:歇,息也。
精魂:精神魂魄。
沧江:泛指江河,江流,因为水为即色,所以称“沧江”。沧,水深绿色,通“即”。
投饭:投下饭食喂河里的生物让它们吃饱了就不在吃屈原的遗体。古时荆楚之人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将煮人的糯米饭和蒸人的粽糕投入江中祭祀屈原的习俗。
饥渴:饥饿的鱼龟虾蟹,属偏义复词,特指“饥”。
就死:赴死。就,即也。
眷眷:依恋反顾貌,带不舍之意。
决:别也。
南宾:忠州南宾县,如今的四川丰都。当时诗人侍父入京做官,途经此地。
子:指屈原,屈原的精魂。
沦灭:消亡,消失。沦,没也。
此事:指诗人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
考:老,长寿。《说文》,考,老也。七十曰老。《说文序》中提到“考”属转注(古代造字方法之一)字,“考老是也”,正人呼应前句的“谁不死”,并与后面的“折”产生对比,两字才可以相较。
折:断,指死亡。
大夫:指屈原,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
死节:为了保全气节、节操赴死。《楚辞 九章》:或忠信而死节兮。▲

赏析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毫无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这首五言古诗。诗分三段: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子、赛龙舟习俗与屈原的关系,次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末八句赞美屈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

  相比楚地民俗来,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神品格,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开作品,而是付之以精神史的追溯。投饭和竞渡不是呈现为娱乐化的热闹的民俗场景,而是祭祀与追怀的真正仪式,伴有“悲”、“哽咽”、“哀叫”等强烈的情绪活动。作者一再用反衬的笔法来强化议论的力度,如屈原赴死之决绝与世人眷怀之不绝,如事之无凭与人情之殷切,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世人之澌灭与屈原之不朽,最终以“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一联贯之,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无限景仰之情,都不待言而自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就像是一个预言,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想,身处逆境而不妥协苟合,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始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冬季,苏轼在为母亲守孝期满后,随父亲苏洵入京,途经忠州南宾县(即今四川丰都),看到这个与屈原没有任何关系的地方竟建有一座屈原塔,诗人有感于此,写下这首诗。

简析

  《屈原塔》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用世之心,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情感。全诗运用白描、夸张、推理、反衬等多种艺术手法,将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诗人对他的无限景仰之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鲜活生动,跃然纸上。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您喜欢

辛酉仲春经筵亲诣传心殿行礼敬成一章

弘历弘历 〔清代〕

布治遵前矩,崇文御讲筵。先期修祀事,亲诣致心虔。

礼乐薄殷夏,经纶在简编。执中恒自凛,敢曰继薪传。

借朱约山韵就贺挂冠

文天祥文天祥 〔宋代〕

身健尚堪松下饭,眼明正好橘中棋。
青山有约当朱户,白首何心上彩闱。
栗里田园供雅兴,午桥钟鼓赏清时。
晚来倦客秋江上,坐看半天黄鹄飞。

江城子·神仙楼观梵王宫

毛并毛并 〔宋代〕

神仙楼观梵王宫。月当中。望难穷。坐听三通,谯鼓报笼铜。还忆当年京辇旧,车马会,五门东。华堂歌舞间笙钟。夕香濛。度花风。翠袖传杯,争劝紫髯翁。归去不堪春梦断,烟雨晓,乱山重。

泥滑刺

弘历弘历 〔清代〕

泥滑刺,马不前,十步九跌防危颠。忽然于此忆乘船,囊橐满载蒲帆悬。

设如江上遇石尤,泊岸守候空留连。安得陆行者每值晴,舟行者风顺便。

又愿四月天晴于育蚕家,雨于莳秧田。天地之大,人犹有憾焉。

掷笔不复道,停鞭且咏渐车篇。

甲申春月扈从车驾奉两宫圣母阅定寿宫赐彩花

于慎行于慎行 〔明代〕

銮舆三驾碧山隈,墨食欣传福兆开。
地拥真图连朔塞,天留紫盖作轩台。
两宫共倚璇丘望,万乘亲扶玉辇陪。
遥见黄门传散彩,红云朵朵下山来。

题寗海瀛岩

佚名佚名 〔宋代〕

温台万丘壑,走遍成重胝。
佳山落床头,咫尺反不知。
我闻野老说,山乃神石移。
蓬莱本三峰,一峰今失之。
上干云霓秀,下压龟背欹。
夜半见海日,紫晕开咸池。
魑魅首老木,狂语向人啼。
危亭无遗栋,绝壁无旧题。
夫子勇过我,竦身敢独跻。
我病不能从,梦寐常追随。
秋风海上来,霜清钱正肥。
行寻越溪鞅,肃此世尘鞿。

次韵赠汪解元行

卫博卫博 〔宋代〕

平湖画鹢春无际,古寺名花色斩新。走马未同追胜处,出门翻作送行频。

诗成转觉伤离绪,别去应烦说旧因。野店无人山月白,明朝尊酒更愁人。

忆旧游 山中访梅,悄然动美人迟暮之感

易顺鼎易顺鼎 〔清代〕

甚霜低碍树,月暗围潮,催出黄昏。么凤都难觅,只年时病鹤,苦抱篱根。

梨花片云摇绿,春到梦先温。有端正窥窗,轻盈照水,数点愁痕。

兰因。共无据,倩玉笛凄凉,唤醒芳魂。立马销凝处,记苔边老屋,竹外孤村。

东风又吹影事,愁老萼华身。漫赢得、相思空山,翠羽啼一春。

赋得广学开书院得开字五言八韵

石嗣庄石嗣庄 〔清代〕

至治昌明日,文章耀上台。学因施教广,院以育贤开。

采藻鸾旗振,谈经马帐推。衣冠登俎豆,德行筮云雷。

讲席春风坐,黉宫夏屋陪。伦明三代共,道尽百年该。

比户归弦诵,登门起草莱。圣朝恩泽溥,济济集英才。

次刘子野送别韵

项安世项安世 〔宋代〕

贾谊莫思行说背,陈汤空想郅支头。
子规枝上三更觉,白鹭山前万事休。
櫜矢戢戈歌四夏,带牛佩犊免防秋。
一犂先向东郊去,稻滑蔬肥百不愁。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