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试着说说旅途中的风景,你才能知道与你分别后我的心情。
夕阳西坠暮色苍茫,路上行人稀少,乱山深处风雪迷蒙,凄清冷寂。
注释
寄内:寄给妻子的诗。内:内人,妻子。
别后心:分别后的心情。别,《说文》分解也,《玉篇》分别也,江淹《别赋》黯然销者,惟别而已矣。
此而是作者寄给妻子的而,首句提出“景中景”,以景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景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明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全而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明出来。
以景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而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景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之心头滋味却是个人所有。其深度和其浓度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不知费去几许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怊怅之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不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明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而之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景中景,方知别后心。”今将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可谓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不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之不受,及因此不受而思念家人之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读首联竟不知所云“别后心”究竟如何,读次联不仅可知“景中景色“,亦可于所写景色中不知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首联提出“景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字,提出“别后心”,既不作心情之描述,又无形象以见意。而此而却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去写“景中景”。如此安排,使读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之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之实景,于实景中见到此极苦、极乱之心情。一如刘长卿之《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之实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不,弥天而来,别人多少言语说不尽者,只以十字匀染出矣。孔平仲此而的妙处也在于此。▲
公元1093年(宋元祐八年),哲宗开始亲政,因孔平仲属元祐党人,被贬知衡州,又贬惠州别驾。此诗应作于赴惠州途中,题为“寄内”,可知是寄给作者的妻子的。
绣帖针慵,篆篝烟腻,春困瞢腾。恰踏青姊妹,归来斗茗,学书邻女,央与调笙。
并影生怜,偷闲觅会,总把风流各自矜。嬉游罢,更量鞋比髻,一样心情。
相携坐近红棂。把乳字和伊叫一声。笑梦中忙应,曾闻郎唤,帘前低说,生怕人听。
阿姊频催,小姑偏涩,吐向唇边已面赪。重相问,莫他时欢会,叫出还生。
文皇在御升平日,上苑宸游驾频出。仗中乐部五千人,能唱新声谁第一?
燕国佳人号顺时,姿容歌舞总能奇。中官奉旨时宣唤,立马门前催画眉。
建章宫里长生殿,芍药初开敕张宴。龙笙罢奏凤弦停,共听娇喉一莺啭。
遏云妙响发朱唇,不让开元许永新。绣陛花惊飘艳雪,文梁风动委芳尘。
翰林才子山东李,每进新词蒙上喜。当筵按罢谢天恩,捧赐缠头蜀都绮。
晚出银台酒未销,侯家主第强相邀。宝钗珠袖尊前赏,占断春风夜复朝。
回头乐事浮云改,瘗玉埋香今几载。世间遗谱竟谁传,弟子犹怜一人在。
曾记《霓裳》学得成,朝元队里艺初呈。九天声落千人听,丹凤楼前月正明。
狭邪贵客回车马,不信芳名在师下。风尘一旦禁城荒,谁是花前听歌者。
从此飘零出教坊,远辞京国客殊方。闭门春尽无人问,白发青裙不理妆。
相逢为把双蛾蹙,《水调》、《梁州》歌续续。江南年少未曾闻,元是当时供奉曲。
朝使今年海上归,繁华休说乱来非。梨园散尽宫槐落,天子愁多内宴稀。
始知欢乐生忧患,恨杀韩休老无谏。伤心不见昔人歌,汾水秋风有飞雁。
此日西园把一卮,感时怀旧尽成悲。含情欲为秋娘赋,愧我才非杜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