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注释 译文

察传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先秦〕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文言知识

一、词类活用
1、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
2、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使动用法,使…正,使…和。使…调和
3、夔能和之,以平天下。使动用法,使…安定。
4、国人道之:名做动议论
5、凡闻言必熟论:名做动审察

二、一词多义
之:
人之与狗则远矣。助词,取独。
其于人必验之以理。代词,闻言。
天地之精。助词,的。
子夏之晋。动词,到。
审之也 听到的情况
得失之节也 的,结构助词。
宋之丁氏家无井 无义,助词

而:
数传而白为黑。连词,表顺承。
闻而审。连词,相当于“如果”。
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连词,表顺接。
辞多类非而是。连词,表转折。

三、古今异义
1、有读史记者。
古义:记载历史的书。
今义:专指司马迁编写而成的一部史书。

2、晋师三豕涉河。
古义:黄河。
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②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
③非也,是已亥也。
④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非得一人于井中。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2)省略句:常(派)一人居(于)外。故国霸(于)诸侯。以(之)为所闻,则得之矣。舜以(之)为乐正
(3)被动句:闻之于宋君
(4)宾语前置:然则何以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传闻不可以不审察,经过辗转相传白的成了黑的,黑的成了白的。所以狗似玃,玃似猕猴,猕猴似人,人和狗的差别就很远了。这是愚蠢的人犯大错误的原因。

  听到什么如果加以审察,就有好处;听到什么如果不加审察,不如不听。齐桓公从鲍叔牙那里得知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得知孙叔敖,审察他们,因此国家称霸于诸侯。吴王从太宰嚭那里听信了越王勾践的话,智伯从张武那里听信了赵襄子的事,没有经过审察便相信了,因此国家灭亡自己送了命。

  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鲁哀公问孔子说:“听说乐正夔只有一只脚,可信吗?”孔子说:“从前舜想用音乐向天下老百姓传播教化,就让重黎从民间举荐了夔而且起用了他,舜任命他做乐正。夔于是校正六律,谐和五声,用来调和阴阳之气。因而天下归顺。重黎还想多找些象夔这样的人,舜说:‘音乐是天地间的精华,国家治乱的关键。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和谐,而和谐是音乐的根本。夔能调和音律,从而使天下安定,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够了。’所以说‘一个夔就足够了’,不是‘夔只有一只足’。”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都城的人纷纷传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宋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现在家里有了井,无需转派一人住在外面打水,等于多得到一人使用,并不是在井中挖到一个人。”象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有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军三豕过黄河。”子夏说:“不对,是己亥日过黄河。古文‘己’字与‘三’字字形相近,‘豕’字和‘亥’字相似。”到了晋国探问此事,果然是说,晋国军队在己亥那天渡过黄河。

  言辞有很多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是非的界限,不可不分辨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么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察传》。
溉汲:从井里打水浇地。溉:音gài,浇灌。汲:音jí,从井里打水。
及:等到。
国人道之:都城的人谈论这件事。国:古代国都也称“国”。
闻之于宋君:这件事被宋君听到了。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介词:当“被”讲,引进主动者。宋君:宋国国君。
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当“向”讲。
使:使用,指劳动力。
于:到,向。▲

猜您喜欢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 其二

祁顺祁顺 〔明代〕

忆昔乡闾读书日,衿佩群中早相识。君情于我最深厚,二十年来无德色。

所求朋友在先施,宣父当时犹自责。蹇予粗陋生且晚,受教将何能报德。

君才浩瀚泻百川,惊涛巨怪纷满前。四明狂客不相遇,谁爱风流李谪仙。

同蔡中郎过王员外宅怀子安兄

皇甫汸皇甫汸 〔明代〕

委巷驻高车,清溪夹幽宅。
细雨急逝年,凝灯照寒夕。
依同南树情,飞异西陵迹。
为假云中翰,一寄天台客。

亲旧问盗作诗四十韵以答之说要备野史之录

五迈五迈 〔宋代〕

我来自京师,已丑之十月。
道之建剑间,行行遇兵卒。
问之何为行,对言声哽咽。
初只因临汀,监商时出没。
县官事张皇,星夜闻帅钺。
帅出乃捕兵,此曹辄猖獗。
加之江西寇,恃嶮护巢穴。
向来误降临,贻祝今尤烈。
合党肆纷披,交锋争桀黠。
聚落西百村,室庐遭毁爇。
转徒临照阳,孤城危一发。
帅方实归装,视此苦不切。
惟漕暨庾台,协心图扑灭。
移文责十连,义激词语辣。
就檄刘权军,专城植铩盾。
又有一老尉,贾勇抗鸱鹘。
赖此所居民,犹苟旦暮活。
我闻此卒言,忧愤中肠热。
及归抵吾庐,保伍亦团结。
或恐汀邵寇,余烬尚分裂。
或疑鼠狗徒,乘间敢窃发。
吾乡号乐国,目不见雨铁。
一闻钲鼓声,缩头畏如鳖。
新岁或讹言,城居竟搬挈。
丁男肩欲頳,稚女足不袜。
相顾莫为谋,去守将安决。
汝知诲盗谁,吾能为汝说。
年来民贼多,田里困根括。
单丁火亦追,光户租尽刷。
猛虎政太苛,攘鸡手已滑。
剥床忍及肤,椎肌惨见血。
吏肥富薰天,民贫怨刻骨。
及此皆幸灾,狺险何聒聒。
古来盗贼兴,官吏去饕餮。
大者籍其家,小亦寘重罚。
人心知是非,端可以理折。
民贼尽芟夷,虽赏之不窃。

谢章泉再以前韵见寄三首

刘宰刘宰 〔宋代〕

解印归来白社刘,风流靖节许同流。
诗来几说莺求友,老去自惭狐首丘。
会合由来天幸耳,殷勤还识我心不。
春咽是处堪行乐,能复携钱挂杖头。

祝英台近·柳烟浓,花

王嵎王嵎 〔宋代〕

柳烟浓,花露重,合是醉时候。楼倚花梢,长记小垂手。谁教钗燕轻分,镜鸾慵舞,是孤负、几番春昼。自别后。闻道花底花前,多是两眉皱。又说新来,比似旧时瘦。须知两意长存,相逢终有。莫谩被、春光僝僽。

有怀青城雾中道友

陆游陆游 〔宋代〕

雪谷孤松自郁然,纷纷朝菌但堪怜。
坐更拂石芥城劫,时说开皇龙汉年。
淡煮藜羹天送供,闲拖藤杖地行仙。
共看王室中兴後,更约长安一醉眠。

孟子·忧忧喜喜

陈普陈普 〔宋代〕

骨肉真情出不期,捐阶盖井我何知。
风埃满目间来往,天性曾无一点疵。

病中卧闻舂声

陆游陆游 〔宋代〕

妄想说梅犹止渴,真闻舂米固忘饥。
未论炊熟香生甑,已觉抄来雪满匙。

赠杨君济县丞

谢应芳谢应芳 〔元代〕

我昔昆山锄白云,高轩访我麋鹿群。我今长洲钓明月,君复过此寂寞滨。

感君相知式相好,与君谈笑开怀抱。坐分半席白鸥沙,满目青山净如扫。

社公雨晴风作恶,村北村南花自落。劝农来往杏花村,鸡犬不惊田舍乐。

君归哦松坐松阴,我舟更入菰蒲深。钓钩无饵勿语人,但说烟波无处寻。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

杨时杨时 〔宋代〕

圣门事业学须强,俚耳从来笑折杨。
诡遇得禽非我事,但知无有是吾乡。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