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

李煜(存疑) 李煜(存疑)〔五代〕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珍贵稀有的仙树种植在后宫庭前,瑶草布满了室内镜边。去年的花树依然生机勃勃,繁花锦枝,又在今年的月圆之夜竞相开放,香气袭人。不要让这一切有变化!请让青春年少,如同这花月一般永驻。

注释
此词作者有异议。从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云:“《后庭花破子》,李后主、冯延巳相率为之”,为李煜中、后期的作品。
玉树:神话传说中的仙树。《淮南子·地形训》中记载:“(昆仑)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
后庭:指后宫。
瑶草:《遗山乐府》中作“瑶华”。指传说中的香草。
偏:偏倚,偏失,指变化。
和月和花:《花草粹编》、《遗山乐府》中均作“和花和月”。和,共,同。
教,令,使得。▲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年华的依恋之情。整首词通过玉树,瑶草,花,月长存不朽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年少青春的深深依恋,而这种浓厚的依恋,却正是建立在明知以后将要失去的无奈和恐惧之上,这种感情在后主词中,是不常见的。

  开篇两句写景,点明地点和环境,自富贵气渗透出作者强烈的依恋之情。“去年”和“今年”都是虚指,写美好的生活画面,时间的推移并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转变,“花不老”并不是真的花从不凋谢,而是在人眼中永不凋谢;“月又圆”也不是今日才圆,而是未见缺,只见圆。这里的描写,以心理真实去刻画生活真实,用情感真实塑造了艺术真实,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独特感受。这种感受在后三句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作者把过去的感受化成独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样,花不凋、月常圆,人也和花和月一样,青春永驻、幸福常在。

  应该说,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闺词很多都有对人生的感叹和希望,但有如这首词一样热切的企盼和依恋的情绪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大概因为他那时并不能真正体味到“失而弥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虽然怨深愁切,但对生活的底蕴却并未有更深的感触。而只有当他真正体味到一切将失而不能复得进,他方能真正对这一切产生深深的依恋,而这种依恋恰恰是建立在对未来的恐惧和忧虑之上的。由此可见,这首词大概为李煜中期的作品。

  这首词篇幅短小,但所指极大,语言明白如话,但字字寓有深意,通俗中见别致,白描中见含蓄,表现了作者驾驭文思言词的较高功力。▲

猜您喜欢
拼音

贺新郎·尽说番和汉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尽说番和汉。这琵琶、依稀似曲,蓦然弦断。作么一年来一度,欺得南人技短。叹几处、城危如卵。元凯后身居玉帐,报胡儿、休作寻常看。布严令,运奇算。
开门决斗雌雄判。笑中宵、奚车毡屋,兽惊禽散。个个巍冠横尘柄,谁了君王此段。也莫靠、长江能限。不论周郎并幼度,便仲尼、复起嗟微管。驰露布,筑京观。

老将

释智圆释智圆 〔宋代〕

画堂升降子孙扶,白发毵毵胆尚粗。
不省时清身已老,逢人犹说斩单于。

送李去病赴召

郭印郭印 〔宋代〕

五岳四渎今异方,东西南北衣冠乡。
巽维久挽六龙驾,江浙人物无遁藏。
参井之区最遐僻,步武难依日月光。
吾皇侧席伫贤俊,紫泥屡下勤搜扬。
蜀士肯来天颜喜,一一引对罗周行。
鸟群鸾凤夐超诣,台阁禁从森翱翔。
君今再召欻幡改,爱主忧民心未忘。
波澜浩荡江湖阔,忠信唯将一苇航。
十年世故已熟讲,不到帝所难铺张。
当今国病入骨髓,愿君审处囊中方。
参苓芝术固美矣,瞑眩之药方为良。
扁鹊名世解说死,华佗活人须浣肠。
君其持此拯危急,祛除痼疾针膏盲。
一身安荣岂足道,要与四海同康强。

宣和五年二月初九日偶书呈如公妙空禅师

朱济道朱济道 〔宋代〕

二年催遣向东州,见尽东州水石幽。
不把寻常费心眼,灵岩消得少迟留。

寄陈越学士托附魏仲容

魏野魏野 〔宋代〕

取次升沈论等差,云霄独不忘泥沙。
常流对面如千里,密友终身似一家。
魂梦因君游辇轂,书题为我寄烟霞。
仲容到日还应说,半纪相思两鬓华。

国清愚谷禅师索更好堂诗

谢伋谢伋 〔宋代〕

丹梯宁复倦扶筇,闻说青山又改容。
下界已同三绝寺,上方仍对妙高峰。
聊须小憩窗前榻,莫虑遥闻斋后钟。
脚力已穷犹应接,兹时目力更难供。

忆王孙 继重阳韵

马钰马钰 〔金朝〕

风仙师你妙谈论。说透无为清净门。舌上甘津味得吞。溉精魂。阴里

溪上

释永颐释永颐 〔宋代〕

休文垄上阴云起,雨涨定安桥下水。渔人莫倚满溪流,见说长蛟剑为齿。

题金陵

王冕王冕 〔元代〕

赏心亭前春草花,赏心亭下柳生芽。
收功漫说韩擒虎,亡国岂由张丽华。
江山万古足登览,豪杰几人过叹嗟。
野老相逢闲指点,六朝宫阙尽桑麻。

长相思·长相思

江总江总 〔南北朝〕

长相思,久离别,
征夫去远芳音灭。
湘水深,陇头咽。
红罗斗帐里,绿绮清弦绝。
逶迤百尺楼,愁思三秋结。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