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晏几道 晏几道〔宋代〕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等到了莲花盛开,莲蓬成熟的时候,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注释
结伴:这里指相约、邀约。
约:拦阻。兰舟:即木兰舟,船的美称。
花愁:花落春去而伤愁
朱颜:红颜,明指莲花,暗指采莲女自己。

鉴赏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这两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晏几道

晏几道

晏几道(1038年—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 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中年家境中落。与其父晏殊合称“二晏”。词风似父而造诣过之。工于言情,其小令语言清丽,感情深挚,尤负盛名。表达情感直率。多写爱情生活,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有《小山词》留世。 

猜您喜欢

和真州太守营屋新成之韵三首

刘宰刘宰 〔宋代〕

东南列将谨防虞,尚记熙宁变法初。
一自胡雏饮江水,遂令卒全杂民居。
炊烟不断云横壘,清夜无哗月满庐。
妙用独推贤太守,征摇元不到乡闾。

和欧阳永叔少师会老唱和诗三首·寄汝阴少师

苏颂苏颂 〔宋代〕

得时行道贵知终,猛退如公世罕逢。
掷弃浮名同敝屣,保全高节似寒松。
文章千古追谟诰,勋业三朝镂鼎钟。
见说新堂频燕会,故时宾客定相容。

赠嗣持上人

张镃张镃 〔宋代〕

持也眈眈老比邱,吾如松涧瀑春流。
经年俗见浑无便,连日相逢若旧游。
柏子轩窗翻梵夹,荷香亭上款茶瓯。
真成此外无余事,莫说机关向上头。

惠文伯居士请赞

释崇岳释崇岳 〔宋代〕

行脚不到庐山,住院只在江浙。
偏要冷笑诸方,忘却自家百拙。
讨便宜,破邪说。
一锥一劄,不妨凛冽。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君少我十岁,怜我空老大。
期君到云霄,遗我余謦欬。
忽先辞汉禄,孰从仰周赉。
顾惟神所劳,何论心乎爱。

水龙吟·补陀大士虚空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竟茫茫未晓。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鹊桥仙 雨中宿笑隐庵示笑鲁和尚

宋琬宋琬 〔清代〕

沙鸥睡稳,雨声惊起,竹里双扉开合。南屏一缕白云生,早失却、雷峰残塔。

青苔妨屐,黄柑伴茗,松老应同僧腊。西风萧瑟柁楼寒,向弥勒、龛中下榻。

题福清薛明府太平禾图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闻说琴堂似水清,天公产瑞告西成。
宛如唐叔称同颖,未羡相如诧一茎。
岳牧定应图画进,朝家曷有玺书旌。
侬诗社舞村歌尔,让紫薇郎作颂声。

寄寻梅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寄声说与寻梅者,不在山边即水涯。
又恐好枝为雪压,或生幽处被云遮。
蜂黄涂额半含蕊,鹤膝翘空疏带花。
此是寻梅端的处,折来须付与诗家。

引伴宣事惠诗六首过有褒称且及其叔子文之旧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一世凄凉朋友恨,九原涕泪岁时深。
逢君若自传家法,顾我宁堪话此心。
却喜鸡鸣藏丽句,遥看凤阁散层阴。
几多故旧问衰悴,说似羸师不足擒。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