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薄霜庭院怯生衣,心悄悄,红阑绕。此情待共谁人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月亮已经落下,城头上栖息的乌鸦仍啼呜不已。我辗转难眠,索性披衣到庭院里去。院子里结着薄霜,寒意透入我尊薄均夏衣。我在回廊里徘徊,忧愁满腹,这种心绪能告诉谁人知道呢?

注释
天仙子: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名,此调有单调、双调,唐人用单调,宋以后始有双调,此体为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
城乌:城楼上的乌鸦。
“薄霜”句:谓清晨庭院里一层薄霜,凉意袭人,夏衣已不胜其寒。生衣:夏衣。唐王建《秋日后》:“立秋日后无多愁,渐觉生衣不著身。”

创作背景

  夏天的月夜,满心愁事的词人辗转反侧不能成眠,起床又为时尚早,最是百无聊赖。而在这样的孤独无聊中,终究是来到了院中,看到在庭院中已经结了薄薄一层的霜,凉意袭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来怀念自己的妻子卢氏。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相思和孤寂之情的词作。

  整首词前五句都是写景,对那位夜来无眠的愁人形象进行了生动的刻画,通过愁人的耳之所闻,心之所思,身之所感等细节的描写,勾画出他此时的孤寂与无聊意绪。

  夏天的衣服想必是较为单薄的,而词人在内悲凉之中,似乎也忘记了更换衣物,就这样穿着单衣来到庭院中。此时此刻,词人唯觉得八中悄然黯淡,左右环顾,看红色的栏杆围绕四同,改言又止之下,只是叹了一句,心中这样的情怀不知有谁知道。纳兰调是含素的,而有时甚至略显晦涩。“心悄悄,红阑绕”,若是有人相伴,则不会到这样孤寂无期的境地, 即使失眠,也能同游庭院中,清设闲话,或仅仅是陪伴也好神。

  最后一句写情,将词中所酝酿的愁怨一下子抒发出来,令人动容。

  全词通篇都使用了词人最为擅长的白描手法,空灵自然,景情俱到,篇末点旨,但景情俱到。整首词显得格外空灵自然。在篇末,搁下一个或许已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将全词孤清寂寞意境推向了顶点。全词表达了词人相思孤寂的情怀。▲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猜您喜欢

梅花喜神谱·就实六枝

宋伯仁宋伯仁 〔宋代〕

品字列轻舠,占尽吴江雪。
丁宁红蓼花,莫与利名说。

和谹父寻春之作

王洋王洋 〔宋代〕

农华女儿红,芳草五孙绿。
小大各尽态,低昂俱悦目,
久雨脱滞著,振衣乐休沐。
晴空吟思开,命简句可属。
起看花覆墙,净扫雪为屋。
寺会二三老,风骚命奴仆。
俗说未说情,三篇两篇足。
玉人花映面,眉黛添香醁。
杯酒戒失身,无如饱扪腹。

堪笑

方岳方岳 〔宋代〕

堪笑萧生入受遗,八年师傅不相知。
偶离廷尉痴如昨,直等朱游知药罙。

文书再报六月朔日食

方一夔方一夔 〔宋代〕

忆昔雨洗冬甲子,春来飞雪遍千里。老农雪谶古相传,一番春雪一番水。

今年麦熟云成堆,并刀收敛疑寇来。自从入梅不见雨,田间热气飞黄埃。

清台奏下邮传急,月蚀九分日蚀七。昨宵搥鼓闹如雷,素娥凭怒面漆黑。

太阳室家怒相齧,东西不肯还宫阙。天公不肯目偏盲,又传日蚀林钟月。

一笺夜拜东皇公,休作怪变惊儿童。愿分阴阳作平等,五日一雨十日风。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冯延巳冯延巳 〔五代〕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抛掷 一作:抛弃;敢辞 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逍遥咏

宋太宗宋太宗 〔宋代〕

昔日神仙皆烧炼,不说根由人岂见。
本是凡情枉谩劳,何年待得成九转。

玉虚洞其上有日月之象其旁有龙象之形

邓深邓深 〔宋代〕

立马香溪唤渡船,羊肠绕尽洞呀然。
知谁开闢群工巧,直许宽虚一室圆。
龙象现形严佛王,乌蟾垂象烛壶天。
惜哉不遇江坡赏,为作新诗与世传。
拼音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十二首·其九

方回方回 〔元代〕

花间预想到家时,笋蕨堆盘荐酒卮。
点检儿童参小学,招呼朋友说新诗。

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十首

汪元量汪元量 〔宋代〕

燕山只在乱云边,过了黄河便豁然。
鼠帽蒙头车上坐,貂裘拥鼻草间眠。
秋砧捣落千营月,晓寨炊残万灶烟。
说与奚奴休笑我,诗人要看好山川。

自笑

徐似道徐似道 〔宋代〕

黄昏茅店带星入,清晓竹舆蒙露行。
客路三千年五十,对人犹说是归耕。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