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既卖盾又卖矛。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矛: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矛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口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
誉:赞誉,夸耀。
曰: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
或:有人。
以:使用;用。
子:您,对人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代词。这里指那个卖矛和盾的人。
弗能:不能。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人。
莫:没有什么。
夫:用在句首,引起议论。▲
1、“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2、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答: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这则故事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揭示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它告诉我们,在陈述观点或推销产品时,必须保持逻辑的一致性,否则就会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这种错误不仅在言语表达中需要避免,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应该警惕。同时,这个故事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提醒了在自我宣传和推销时,过分的夸大其词可能会让人陷入尴尬窘境。
韩非子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端州白石天下稀,声含宫商人不知。斲瑶琴长四尺,轻如一片番流离。
石音最是难调者,碧玉老人能大雅。繇来太古本无弦,不是希声知者寡。
无弦吾欲并无琴,琴向高山流水寻。天籁元从人籁出,非君谁识此元音。
君今欲向潇湘去,此是重华挥手处。五弦一一在天风,二女双双出烟雨。
诗篇投向洞庭波,山鬼篁中答啸歌。幽兰积雪频相寄,慰我相思愁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