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陈章甫

李颀 李颀〔唐代〕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阴 一作:叶)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荫已遮满道路。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在城东门买酒请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注释
陈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阴:同“荫”。一作“叶”。
“青山”二句:是说陈章甫因朝夕相见的青山而起思乡之情。一说因为思乡很快就回来了,意即早晨辞别故乡的青山,晚上又见到了。嘶:马鸣。
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虬须:卷曲的胡子。虬。蜷曲。大颡(sǎng):宽大的脑门。颡:前额。
贮:保存。
“不肯”句:是说不肯埋没草野,想出仕作一番事业。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只得请示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赞美,陈章甫也因此名扬天下,但一直仕途不顺。
“东门”二句:写陈章甫虽仕实隐,只和作者等人饮酒醉卧,却把万世看得轻如鸿毛。酤(gū)酒:买酒。饮:使……喝。曹:辈,侪。皆:一作“如”。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极轻之物。
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郑国游人:指陈章甫,河南在春秋时郑国故地,陈章甫曾在河南居住很近,故作者称其为“郑国游人”。
洛阳行子:李颀自称,因李颀曾任新乡县尉,地近洛阳,故名“洛阳行子”。
“闻道”二句:听说你在故乡相识很多,你已经罢了官,现在他们会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乡。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故林。”▲

鉴赏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诗人通过对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以赠。

简析

  《送陈章甫》是一首送别诗。此诗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诗人以豁达的情怀,表现了友人的性格和遭遇,表达了对友人的真挚情谊。全诗用语轻松,格调豪放,虽为送别之作,但绝无儿女沾巾之态,别具一格。

李颀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猜您喜欢

答葛公绰求猿

蔡襄蔡襄 〔宋代〕

子求穉猿书至闽,我说猿意持赠君。
吾州四面列岩巘,钜木轇葛凌氛氲。
结窠栽槛走疾置,十日可置澄江濆。
嗟邻庶品各有性,拘忧适喜无间分。
彼猿之类宅丘壑,爱恋深厚编前文。
戏禽虽传古仙者,射臂未许今将军。
朝栖乔木之苍莽,夕饮幽涧之潺沄。
山空月明一长啸,商船海上迎风闻。
君家东园岂不美,桧竹翠密兰茝薰。
斯猿傥忆故时侣,举首断隔千重云。
纵之不遣乃得所,推夫此理惠泽雰。
令吾郡邑决笼柙,蹄者奔逸羽者翂。
因观微物通万化,譬诸献鹄良有云。

过囊山寄宏师

蔡襄蔡襄 〔宋代〕

三十年间登第初,青衫赢马叩禅居。
鬓毛白尽犹奔走,惭愧高人得自如。

念八日过斗鸡山恶其名之鄙也而不敢易

郭之奇郭之奇 〔明代〕

岧峣相对俯清洼,鹄举鸿冥天路遐。但使闻声能起舞,何须斗檄每交加。

晨昏几带金乌色,晦朔犹留玉兔华。此日标名非我事,任他觜距向时誇。

水调歌头 过大散关

李齐贤李齐贤 〔元代〕

行尽碧溪曲,渐到乱山中。山中白日无色,虎啸谷生风。万仞崩崖叠嶂,千岁枯藤怪树,岚翠自蒙蒙。我马汗如雨,修径转层空。登绝顶,览元化,意难穷。群峰半落天外,灭没度秋鸿。男子平生大志,造物当年真巧,相对孰为雄。老去卧丘壑,说此诧儿童。

堪笑

方岳方岳 〔宋代〕

堪笑刘安若学仙,云中鸡犬事茫然。
早知官职乃如许,悔不人间差自贤。

寄何晋之直阁

曾几曾几 〔宋代〕

别来不寄一行书,贝叶琅函想自娱。喜得直庐新内阁,梦成同舍旧东都。

绝知笔底鶱腾在,未省体中安隐无。见说闽山小儿子,夤缘即罢数趋隅。

大茅峰四绝句 其一

陆文圭陆文圭 〔元代〕

悬崖石磴刷苔青,空谷无仙鬼亦灵。闻说游人多好事,谁能扶直半山亭。

采桑子 姑苏顾氏席上小鬟

曹溶曹溶 〔明代〕

踏歌未晓歌中意,豆蔻初含。豆蔻初含。飞到杨花便不堪。

罗巾欲乞题红句,眉语相探。眉语相探。懊恼檀郎梦已酣。

渔父词(和玄真子)

孙锐孙锐 〔宋代〕

平湖千顷浪花飞。春后银鱼霜更肥。菱叶饭,芦花衣。酒酣载月忙呼归。

山堂晚晴观楫儿作字

陆深陆深 〔明代〕

论文说剑更争棋,五十年来两鬓丝。
无事可为甘袖手,有山如画且题诗。
望中禾黍秋风粒,梦后芭蕉夜雨枝。
小几映窗承落日,双钩古帖坐教儿。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