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残雪凝聚的余晖照射在绘有山水画的屏风上,透着阵阵寒意。已到三更时分,远处却传来《梅花落》的笛声。夜深人静突然忆起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像朦胧起来。
我是人世间一个惆怅的过客,我知道你为何事而泪流满面。怕是在断肠的笛声里,你回忆起了平生的点点滴滴。
注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残雪:尚未化尽的雪。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月胧(lóng)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惆怅:伤感,愁闷,失意。客:过客。▲
这首词采用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传统手法,是一首实抒发人生惆怅为主题的词。
词的上片整体比较平实,主要下力在于营造氛围上。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点明了环境,包括地点是在书房,时种则是在稍有月色的残雪之夜。接着视觉转换,由视觉转移到听觉上。这句通过 “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痛苦和茫然。
下片在上片的情感氛围笼罩下,突然情感爆发出来。
“我是人种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可谓起的妙绝。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这两句中似乎有相对的主体,一候是“我是人种惆怅客”的“我”,另一候是“知君何事泪纵横”的君。但从词意看来,更应该是灵犀暗生的独自感慨,而不是朋友种当面的对谈倾诉。所实说,这候“君”指的是容若自己。当一候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
最后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容易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闭上眼睛仿佛依然能看到词人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这句有两候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联系了上片下片,将夜半笛声同忆平生结合起来;另一方面,用一候结尾来营造一候新的开始,也就是“忆平生”三候字,这三候字能引导人们联想到词人的生活,去思考更多的东西,可实说是候很好的留白。▲
本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只知是在康熙年间,抒发其身世之感的词作之一。
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词。上阕通过“残雪”“画屏”“落梅”“横笛”“月胧明”等意象,勾勒出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表达了“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寂寥之感。下阕紧接着抒写“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感喟,是词人闻笛起意,自伤身世的叹息。全词遵循了先景后情的传统,景色凄清,情感深切,读来颇令人动容。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紫气通华岳,黄图辟草莱。地遥金柱接,天广玉门开。
雪岭燕支逼,湟池曳落回。安攘余上策,驾御失雄猜。
世数鸣沙积,风烟垒壁摧。奸阑嫌说剑,断道怯行枚。
倍有金缯去,毫无善马来。市和虚内帑,买爵富中台。
醉吏囊谁问,疲儒毂浪推。虏王迎后佛,胡妇戏前媒。
席暖戈犹枕,盟寒堑欲灰。饮河清渭赤,食月白星灾。
万里城危蹙,三公网数恢。借筹沉汉幄,折槛起云台。
字挟披肝苦,章飞战血哀。叫阍心展转,卧阁语徘徊。
鬼谒能炀日,神奸不畏雷。绣衣翻远影,封事委浮埃。
墉隼掀难下,台乌落未回。敌人乘障舞,壮士隔河咍。
朝露商君药,章江蜀汉材。燕矶朝耽语,牛渚夜星陪。
色笑谁双枕,心知且一杯。烛开燕黯淡,车入剑摧颓。
角韵寒吟彻,鸡声暗舞催。春王回斗柄,月将在河魁。
冰雪阴将解,风云气似培。秦中初折柳,江外与题梅。
去色连云栈,归心滟滪堆。参军髯自好,洒洒绝伦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