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译文

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五

李贺 李贺〔唐代〕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若不是随从齐桓公出猎,怎能显示驳马的伏虎之威?
一旦跃出那荒僻的山沟野地,定能看到它掠云腾飞。

注释
桓公: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名小白,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是当时有名的霸主。
伏虎威:据《管子·小问》载,齐桓公有一次骑马出猎,有只老虎见后躲藏起来。桓公问是何因,管仲说:这匹马象驳,驳食虎豹,所以老虎吓得疑惧不前。
沟陇:山沟野地。喻指处在卑下的地位。
看取:看。取,动词词尾。
拂云:掠云。

创作背景

  本诗是组诗《马诗二十三首》中的第十五首。李贺是唐室宗孙,系出郑王李亮之后。但积久年深,他这唐室宗枝,却早被皇家忘却,直败落到山坡村居、门庭冷落、甲蔬淡饭难于为继的清苦地步。尽管才华横溢,砺志苦读,诗名早著,但由于得不到力者的引荐,他终是不被赏识,只能挣扎于社会下层,于是带着忧愤之情创作了这组诗。

  这组诗历来被认为非一时一地之作。吴企明《李贺集》则认为作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时逢马年,诗人感慨万千,一气呵成创作了这组诗。

李贺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 

猜您喜欢

因与伯氏同一僧话武夷事作诗追寄之

王洋王洋 〔宋代〕

直峰峭壁天半青,高檐张灯疑挂星。
山川势力有如此,择地信可棲仙灵。
我前解官古樵戍,志愿本欲探珠庭。
时当恢台积氛雾,一日三雨时三停。
载舟撑石逆喷浪,自谓力可登青冥。
篙工榜岸遭急洒,回宿营荒宇依祠厅。
二三道士谬告别语,云此润泽来云軿。
此闻与人诵旧说,仙官下瞩如明荧。
游占晴爽恶昏滞,官去此法当伶俜。
果还近甸阻天路,一官泛迹随飘萍。
退这昔日徙南服,祝融胜掷开仙扃。
近时苏翁失定武,太行毛发无馀开。
一晴一雨告休咎,晴者人乐阴天荆。
我意神官与人异,宜以行事分膻腥。
人如阨弃神变厌,世间利达真芳馨。
穷通兼忘扶正直,人知戒劝思常经。
有如神意本不尔,人意忘卜欺愚听。
黄钟太吕绝世韵,扣击距跃嗟短莛。
心知得路适远意,愿结茅庐当寒汀。
真游适远未可必,遥寄此语通丁宁。

送刘伯寿团练致政归洛阳旧隐

强至强至 〔宋代〕

几年笑傲负缑云,一日重寻麋鹿群。
归老慢贤疏太傅,不侯谁念李将军。
霜天剑气闲中见,月岭笙声醉里闻。
回首功名今似梦,逢人懒说守边勤。

偈颂六十八首

释法薰释法薰 〔宋代〕

春光冉冉,春日迟迟。
春风包裹,上下四维。
黄莺声在柳阴西,此意明明说向谁。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释宗杲释宗杲 〔宋代〕

痴人面前休说梦,生铁团上须寻缝。
明明说与却佯聋,只管外边闲打共。

清平乐

元好问元好问 〔金朝〕

香团娇小。拍拍春多少。一树铅华春事了。消甚珠围翠绕。

生经闹簇枯枝。只愁吹破胭脂。说与东风知道,杏花不看开时。

游毛公洞六首

王之道王之道 〔宋代〕

说诗人去想云车,千古青岩倚碧虚。
训诂未容端拜议,一言聊复问关雎。

新愁

晁说之晁说之 〔宋代〕

宿恨故难遣,新愁岂易安。囷空鼠号掷,庭静鸟喑寒。

月盛中秋色,人亏上国欢。湾头十二卫,泣涕乞回銮。

六代祖师赞

释心月释心月 〔宋代〕

无言说中,广说信心。
洞然明白,非去来今。
风病因兹转更深。

燕支板浣花牋寄合州徐文职方

石介石介 〔宋代〕

合州太守鬓将丝,闻说欢情尚不衰。
板与歌娘拍新调,牋供狎客为芳辞。
木成文理差差动,花映溪光瑟瑟奇。
名得只从嘉郡树,样傅仍自蘖涛时。
奇章磊磊驰声价,江令翩翩落酒卮。
几首诗成卷鱼子,谁人唱罢泣燕支。
红牙管好同床置,紫竹笙宜一处施。
愿助风流向樽度,杏花况是未离披。

咏瑞粟 其二

周遇圣周遇圣 〔宋代〕

淳居万山巅,土瘠稀良田。丰歉系饥饱,民命悬于天。

人忧庚子歉,我见为丰年。蚕登百谷熟,箱万仓盈千。

异哉粟四穗,一干生南阡。岂无连理木,亦有双华莲。

维兹孕瑞粟,庶补民艰鲜。嘉生本协气,此事非偶然。

窃闻野老说,守令仁且贤。官清简案牍,刑省空扉圜。

农耕士力学,工肆商充廛。午鸡桑树鸣,夜犬花村眠。

君不见渔阳歌秀麦,善政青史编。又不见中牟书嘉禾,德化今古传。

猗欤际圣代,奇祥呈八埏。愿言叫阊阖,入奏冕旒前。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