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维 王维〔唐代〕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褒斜道狭险容不下车辆,你这位君子离京将去哪里?
险绝的鸟道绵延千余里,两岸猿啼会连续昼夜十二时!
官桥边有款待行人的祭酒巫客,林麓中掩映着女神的庙祠。
分手之后我们只能同看明月,你且还多听子规而生归思!

注释
杨长史:杨济,后来曾任大理少卿兼御史中丞。长史,官名,秦置。汉相国、丞相,后汉太尉、司徒、司空、将军府各有长史。参阅《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后汉书·百官志一》。其后,为郡府官,掌兵马。唐制,上州刺史别驾下,有长史一人,从五品。果州:今四川省南充市。
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二水同出秦岭太白山 :褒水南注汉水 ,谷口在今陕西省勉县褒城镇北,斜水北注渭水,谷口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通道山势险峻,历代凿山架木,于绝壁修成栈道,旧时为川陕交通要道。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
之子:这个人。
鸟道:险峻狭窄的山路。唐李白《蜀道难》诗:“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猿声:一种“猿啼”。十二时: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
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
山木:山中的树木。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维的晚年作品,为送别友人杨济入蜀而作,当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

赏析

  此诗开头“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两句,明知故“,强调了蜀道之难,表明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颔联“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二句,一为空间,一为时间,真切具体地写出了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颈联“官桥祭酒客,山更女郎祠”二句,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入蜀旅途的关切。结尾“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两句是对别后的想象和对友人的嘱咐。

  随着阅历的加深和艺术上的成熟,王维晚年的作品审美选择更加入妙,点染更加出人意料之外。这首诗兴韵寄于风土,诗中官桥的巫祝,树丛的女神祠,都是入蜀道上特有的风物。作者又善于用数目字加以夸张,一千里写尽鸟道,十二时写尽猿啼,完全避开了送别俗套,寥寥几笔就把蜀地的险阻和风物的优美写出来,具有超俗的画意和诗情。首尾两联写尽的关切和相思,浑然神秀,无迹可求。纪晓岚说“一片神骨,不必凡马空多肉”,的确道出了此诗的妙处。▲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猜您喜欢

宿赤松山观题道人水阁兼寄郡守

贯休贯休 〔唐代〕

珠殿香軿倚翠棱,寒栖吾道寄孙登。岂应肘后终无分,见说仙中亦有僧。

云敛石泉飞险窦,月明山鼠下枯藤。还如华顶清谈夜,因有新诗寄郑弘。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释印肃释印肃 〔宋代〕

说时不取相,相说却成诳。
不诳不谤时,如如真金像。

奉同铁崖赋寄玉山

李廷臣李廷臣 〔明代〕

玉山溪路接仙源,渔郎系舟老树根。
望海楼台浮远市,开门湖水落清尊。
珠光弄月寒丹室,石气酣云暖药园。
闻说铁仙曾此宿,吹箫清夜洞庭翻。

呈葛抚州二首

赵蕃赵蕃 〔宋代〕

试说临川郡,江西第一州。
晏王今邑子,颜谢古诸侯。
未觉流风远,端知物望优。
岘山犹得拟,湛辈肯容不。

题画瓜

聂大年聂大年 〔明代〕

翠实离离引蔓秋,西风凉露满林丘。
东门尚有闲田地,千载无人说故侯。

谢子安之江右求葬师 其一

黄镇成黄镇成 〔元代〕

千里间关觅葬师,青山多在白云西。秋风满道吹红叶,何处逢人问楚溪。

堪笑

方岳方岳 〔宋代〕

堪笑萧生入受遗,八年师傅不相知。
偶离廷尉痴如昨,直等朱游知药罙。

闺怨

石珝石珝 〔明代〕

当年人对月,共说两团圆。
如何人不见,明月又今年。

送崔子渊登第西归

员兴宗员兴宗 〔宋代〕

少日家邻社,生年说二崔。
诸孙接高第,吾子更长才。
意逐归鸿急,身疑社燕回。
再逢却持酒,同上望乡台。

寄赠柳殿院开授崇仪使赴边上

潘阆潘阆 〔宋代〕

从来长见说兵机,今日君恩志岂违。
骢马不骑骑铁马,绣衣休挂挂戎衣。
雄师已听心皆伏,丑虏将闻魄尽飞。
应笑苦吟头白者,二南章句转衰微。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