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诗集传序

朱熹 朱熹〔宋代〕

  或有问于余曰:“诗何谓而作也?”余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

  曰:“然则其所以教者,何也?”曰:“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惟圣人在上,则其所感者无不正,而其言皆足以为教。其或感之之杂,而所发不能无可择者,则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劝惩之,是亦所以为教也。昔周盛时,上自郊庙朝廷,而下达于乡党闾巷,其言粹然无不出于正者。圣人固已协之声律,而用之乡人,用之邦国,以化天下。至于列国之诗,则天子巡狩,亦必陈而观之,以行黜陟之典。降自昭、穆而后,寖以陵夷,至于东迁,而遂废不讲矣。孔子生于其时,既不得位,无以行帝王劝惩黜陟之政,于是特举其籍而讨论之,去其重复,正其纷乱;而其善之不足以为法,恶之不足以为戒者,则亦刊而去之;以从简约,示久远,使夫学者即是而有以考其得失,善者师之,而恶者改焉。是以其政虽不足行于一时,而其教实被于万世,是则计之所以为者然也。”

  曰:“然则国风、雅、颂之体,其不同若是,何也?”曰:“吾闻之,凡诗之所闻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虽《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于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词: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于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犹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

  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于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于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

  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集《诗传》,固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书。

注释

“人生而静”四句:语出《礼记·乐记》。孔颖达疏: “言人初生未有情欲,是其静禀于自然,是天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者,其心本虽静,感于外物而心遂动,是性之所贪欲也。自然谓之性,贪欲谓之情,是情别矣。”
“则言之所不能尽”句:语本《毛诗序》:“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教:教化,教育感化。《毛诗序》:“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形于言之馀:形,表现。言之馀,言言之所不能尽。
郊庙:天帝神祇和祖先。
乡党闾巷:乡里和街巷。这里泛指民间。
巡狩:天子巡视诸侯所守之土。
黜陟:谓进退人材。黜,贬斥。陟,提升。
“降自昭、穆”二句:谓周自昭王、穆王之后,国势逐渐衰微。寖,逐渐。陵夷,衰落。
东迁:指周平王迁都洛阳。
籍:典籍。此指《诗经》。
刊:删。
“虽《周南》《召南》”句:意谓《周南》《召南》之诗,都是接受了周文王的教化而体现其美德。语本《毛诗序》。《周南》《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首二篇。
“乐而不过于淫”二句:《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丧。’”淫,指乐过分而失其正;伤,指哀过分而害于和。
自《邶》而下:指国风中《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三国的风诗。
“而所谓”二句:意谓时世衰微,周初诸王之正风至此转为变风。正,正风,指反映周政兴盛的作品;变,变风,指反映周政衰落的作品。
成周之世:成王、周公当政之时。
“其语”二句:谓雅、颂的诗篇措词平和、庄重,含义宽厚、亲切。
法程:法则。
雅之变者:即变雅,和正雅相对,指《大雅》《小雅》中反映周政衰乱的作品。
恻怛:忧伤,指忧世伤时。
闭邪:阻绝邪恶。
“所以”二句:因此下合于人事, 上符于天道。浃, 洽,符合。
“本之二《南》”句:以《周南》《召南》为根本而探求其要领。
“和之于颂”句:由颂声求其和而达到适度。
昌:同“倡”,叹赏。
涵濡:浸润,仔细玩味。
“则修身及家”句:指学《诗》能把握住“察之情性隐约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的原则,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就能从《诗》中求得。
悉次:悉,尽、全;次,排列、编排。
淳熙四年丁酉:宋孝宗淳熙四年,即公元1177年, 岁次丁酉。
新安:唐以前郡名(治所在今安徽歙县)。朱熹为婺源人,婺源属新安郡,故题名多用新安。 ▲

赏析

  朱熹撰写的《诗集传》二十卷(后人并为八卷),是宋以后《诗经》的重要注本之一。他杂采《毛诗》《郑笺》及齐、鲁、韩三家之说,而以己意为取舍, 旨在探求《诗经》本义。这样,就使他的“传”打破了《毛诗序》的迷信,在理解上另辟蹊径。同时兼顾训诂与剖析义理,而以剖析义理为主,在阐释诗义上多所发明。这篇序文抓住有关《诗经》研究的几个带全局性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谈诗所以产生的原因。他既沿用《毛诗序》的说法,又引《礼记》加以补充,认为感物生情,情思生言, 由于充分表达感情的需要,就产生了合于音响节奏的诗。他强调“诗者,人心之感物而形于言之馀也”,突出客观外物的作用,对《毛诗序》“情动于中”的观点作了补充。

  其次谈诗的教化作用。他根据感物形言有邪正是非的观点,把诗的教化分为两方面:一是在上的圣人“所感者无不正”,故而“足以为教”,这是上以诗化下的一面;一是常人所感虽杂,但“上之人”加以选择“思所以自反”, “而因有以劝惩”,这是以诗刺上的一面。这些观点,是对《毛诗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进一步发挥。他又指出, “昔周盛时”,诗教大兴;及至衰微,“遂废而不讲”。但诗教“被于万世”,在于孔子的删诗。这是强调圣人在发挥《诗》的教化作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再次谈诗的体制及其流变。朱熹认为,风、雅、颂体制的不同在于它们是不同性质的乐歌: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雅、颂是“朝廷郊庙乐歌之词”。他还沿袭郑玄《诗谱序》“正经”、“变风”、“变雅”的说法,对诗的流变加以具体阐释,并认为诗是“正”与“变”两方面的结合, “诗之为经”正在于这种结合,从而使“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这显然不同于《毛诗序》将“变风”、“变雅”仅仅归结为“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产物。特别是强调风诗乃“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变雅为“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等,发前人所未发,较之《毛诗序》显然更符合《诗》的创作情况。

  最后谈学诗的基本原则。朱熹明确指出,学诗的途径首先是按照风、雅、颂的不同体制分别“求其端”、“尽其变”、“大其规”、“要其止”,也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诗的基本精神;然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即通过“章句”、“训诂”、“讽咏”、“涵濡”,来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最后, “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诗的教化作用就能落实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之中。把握诗的基本精神,探究诗篇的具体含义,从而悟出“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鲜明地体现了宋学的时代精神。

  以上所谈《诗》所以产生的原因、《诗》的教化作用、《诗》的体制及其演变、学《诗》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朱熹研究《诗经》、撰写《诗集传》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固然是强调《诗》的教化作用。朱熹在宋代理学勃兴的背景下研究《诗经》,鉴于他在知行关系上坚持“知先行后”、“行重知轻”、“知行相须”,其中不乏可以拣拾的“真理颗粒”,故而在《诗经》的研究中往往能别出机杼,断以己意。这篇序文就超越了魏以来墨守《毛诗序》解《诗》的樊篱,明显地体现出对汉儒的诗学观念的修正和突破,从而成为《诗经》研究中的一篇重要文献。

  这篇序文在写法上也颇具特色。全文采用问答方式,通过四问四答, 自然地转移论题,使得论题醒目、条理井然,加之论说透辟、浅显,语言整饬、精炼,成为古代序文的名篇长久流传。▲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猜您喜欢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011

王安石王安石 〔宋代〕

晚来幽独恐伤神,唯见沙蓬水柳春。
破除万事无过酒,虏酒千杯不醉人。
含情欲说更无语,一生长恨奈何许。
饥对酪肉兮不能餐,强来前帐临歌舞。
拼音

锦帐春·处处逢花

戴复古戴复古 〔宋代〕

处处逢花,家家插柳。政寒食、清明时候。奉板舆行乐,使星随后。人间稀有。
出郭寻仙,绣衣春昼。马上列、两行红袖。对韶华一笑,劝国夫人酒。百千长寿。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

陈傅良陈傅良 〔宋代〕

相从意气豪,相知鬓毛斑。
细说竟昨非,浅斟始今欢。
每怀吾党多,未捄此世难。
一则琢冰雪,再则纫芝兰。
骚人绝芳洁,孰与风人宽。

酬寄茅鹿门先生

于慎行于慎行 〔明代〕

人宗江左见风流,词赋名高鹤发秋。倚马应閒青玉杖,藏书欲满白华楼。

篱边松菊陶潜酒,湖上烟波范蠡舟。尺素来时看明月,不知里许夜珠投。

曾宏甫见过因问讯鞓红花则云已落矣惊呼之馀

曾几曾几 〔宋代〕

茶山老子竟成痴,谩说寻芳去不迟。
浪蕊飘残犹自可,名花落尽不曾知。
拼音

赴建康过京口呈刘季高

叶梦得叶梦得 〔宋代〕

客路重经黄鹄前,故人仍得暂留连。
长枪大剑笑安用,白发苍颜空自怜。
照野已惊横雉堞,蔽江行见下楼船。
灞陵醉尉无人识,漫对云峰说去年。

黄州夜泊听水声因为绝句以广欧阳公诗话

孔武仲孔武仲 〔宋代〕

泠然非徵亦非商,夜久清香入梦长。
人道官蛙成鼓吹,我知风水是霓裳。

别伦右溪诸君乡回夜泊大观桥有感 其三

王渐逵王渐逵 〔明代〕

侨居城馆复一月,楼阁虽幽风不浓。何似孤蓬洲渚外,通宵凉吹亨无穷。

养心殿碧桃树 其二

弘历弘历 〔清代〕

岂是春光为少留,新愁旧恨记从头。由来仙树元都种,不落诗人泪不休。

除夜寄卢菊磵

刘过刘过 〔宋代〕

见说卢夫子,诗成手自书。
雪便金帐暖,云荫玉山居。
椒叶储名酒,萍虀荐野蔬。
夜寒裩犊鼻,应念马相如。
© 2023 人常在吟诗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